第238章 赏同罚异,遭时定制(9 / 10)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看得朱翊钧摸不着头脑。
  王国光沉默了片刻,缓缓开口道:“陛下,何不直接叫‘取消人头税’,说与百姓听呢!?”
  朱翊钧一愣。
  他正要出言解释,突然沉默了下来。
  对啊,为什么要叫摊丁入亩?因为自己窥见了始发万历一朝移丁为田的结果,那就是摊丁入亩。
  原因?先入为主罢了。
  真要论起来,丁税是直接取消,还是摊进了田赋里,百姓哪里知道?
  至于是“摊丁入亩”容易为人接受,还是“取消人头税”更为万家生佛,这更是一个毋庸思考的问题。
  王国光见皇帝不表态,继续说道:“正好趁清丈结束,天下田亩有变,重新合并杂税,拟定田赋的正税。”
  “不是正好用‘取消人头税’,来抵消此次变动的怨望么?”
  听到此处,群臣有心附议,又恐拂了皇帝这个首倡的面子。
  王国光说得确实在理,国朝大政,不同的名头之间,推行的难度也不可同日而语。
  朱翊钧心中感慨。
  果然,经验主义要不得。
  他暗自警醒了一番,盛赞道:“王卿真知灼见,为朕窥破迷途。”
  王国光却没有多得意:“除此以外,还有一事,陛下不得不查。”
  “取消丁税,必然有百姓主动弃地,届时流民只怕也不在少数,需得未雨绸缪。”
  种田有口饭吃固然没错,但不是谁都愿意劳动,弃地或许是个人抉择,但整体来说,就是形成了流民。
  当然,这也不是什么不能解决的事,一定数额内的流民,大明朝有能力缓慢消化。
  不过,王尚书的思路,显然和皇帝不一样。
  朱翊钧摆了摆手:“此事朕早有决意,先从江南与东南两处开始,徐徐推进。”
  他能猜到王国光的想法,无非就是把人拴在土地上。
  但朱翊钧恰恰相反,他就是要将多余的赤民从土地里赶出来!
  赤民一定会弃地,因为种地看收成,到了荒年纳税后或许还亏了。
  弃地多好,弃地之后只需要填饱自己就可以了。
  对,依旧是要填满肚子的——所以朱翊钧要给这些不想看天吃饭的流民一个去处。
  为什么是江南?
  因为江南手工业发达,工坊繁多,重工业底子也厚,各大造船厂广布于江南。
  这是流民进厂打工的好去处。
  为什么是东南?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