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妄下雌黄,南北大防(2 / 8)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武庙南巡;
  世庙增税苏、扬、杭;
  乃至隆庆开海,万历整饬漕运。
  桩桩件件,一场场大大小小的南北之争,或明或暗。
  可以说是人头滚滚,血流成河!
  就是这种要命的事情,此时此刻,重新被皇帝摆上了台面!
  文华殿群臣不住地交换着眼神,不约而同地,再度想起了被地域争斗所支配的恐惧。
  御座上的皇帝似乎觉得殿内群臣还不够人心惶惶,自顾自地感慨:“好一个北朝之君,南朝之民。”
  “朕的子民,竟然也不认朕了。”
  殿内陡然一寂静。
  廷上诸臣,无分南北,无不悚然而惊。
  皇帝明知有人挑拨,还这般口不择言,究竟想卷起多大的杀劫!
  这话几乎没人能接得住,反而是司礼监掌印张宏出面打了个圆场,笑道:“一二贼人摘取标题哗众取宠罢了,到了正文,可无人敢不称子民的。”
  “万岁爷,您往下看第一句便是,清丈,请等等南方的百姓……”
  说着,张宏便往下念了几句。
  什么南北情状不一,清丈于北方无关痛痒,于南方却是重赋加于百姓,不可不慎。
  亦或者是什么南方商业繁茂,无籍之民依靠工坊谋生,不比佃户,其类游荡无业,一旦清查人口,恐怕“南方奴变”就在眼前。
  乃至扯出旧事,说什么南北榜案,凌辱了南境的士人;定都北边,虚耗南境的壮丁;盐政、漕运、田赋,几乎放干了南境的髓血,如今还贪得无厌,得寸进尺。
  更有甚者,还有报纸说出,本朝之有如今,全赖南境百姓倾力供养,如此绝非长久之计,今日之北境,便是昔日之努尔干司,精兵简政,不妨早做打算。
  张宏这一句一句,直念得南北双方的廷臣,全都脸色铁青。
  朱翊钧对此只能面色悲悯,叹息不止:“朕倒是知道,无论朝野内外,都喜盟结乡党,倚为臂助。”
  “什么晋党、浙党、秦党、楚党……朝中官吏互相联姻,商人按籍创办会馆,坊间赤民也以地域论亲疏,这些朕多多少少都有所耳闻。”
  “但着实不知,何时弄出来个南党、北党。”
  “诸卿,朕祖籍凤阳府,落户在这北京城,如今这般情形,若是按乡党计,朕该向着谁啊?”
  话音落地,群臣面面相觑。
  虽然皇帝说话是公认的刻薄,但真听入耳中,还是不得不在心中感慨一二,不愧是蜗居深宫养出来的性子。
  不过腹诽归腹诽,在看清楚皇帝的目的之前,还真没人敢轻易出列接话。
  正所谓上下一日百战,答案自然要在与皇帝切磋琢磨中,逐渐参悟——温纯堂堂都御史,就是因为在摸清皇帝的路数前轻易表了态,便被一朝外放,实可谓前车之鉴。
  那么。
  此时此刻的文华殿内,能在南北之争上,接下皇帝刻薄言辞的大臣,还能是谁?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