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广客蛇影,殷师牛斗(5 / 9)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他也不太清楚内帑这是超支了,还是入库本就不够。
  张宏回忆了片刻,才颔首道:“是有这么个事,不过廷议上便给否了。”
  “大宗伯殿上称,我皇上登极一诏,加意节省,裁之额内,岂可昔减而今复旧者,前少而后反多者?”
  “奴婢觉得大宗伯说得有理,便将甲子库的奏疏撤了回去。”
  朱翊钧不由得皱起眉头。
  王国光这样说,显然就是超支了。
  内廷在隆庆六年时,借着新政的势,搞过一轮反腐,削减了过半的人员与开支。
  但随着震荡逐渐安稳,以及妃嫔入宫,开支混杂后,便开始故态复萌了。
  想到这里,朱翊钧不免有些感慨。
  这种事,果真像杂草一般,每隔一段时间就要长出新的。
  朱翊钧放缓了脚步,轻声吩咐道:“宫中太监送去修习会计,也好些年了。”
  “借着这个机会,大伴不妨调些会计,查一查银朱的物料取用账目。”
  张宏闻言,面色一喜!
  皇帝这安排,显是要借着这桩小事,为此前提过的“审计监”的筹建做铺垫——不同于户部和科道的粗略查账,此乃一分一厘都要对账的严苛之法。
  一个全新职权的衙门,一道有望由内廷推广至外朝的先例,哪怕再小,那也是从无到有的开创之功啊!
  这难道不就是入祀惟新阁,青史有传的敲门砖?
  张宏连忙表态:“奴婢必会查个水落石出!”
  朱翊钧轻轻嗯了一声。
  突然话锋一转:“朕此去江南没有带上大伴,外间都说大伴年迈失宠,不能随侍左右,大伴可曾听闻?”
  张宏愣了愣,旋即释然点了点头。
  他神情坦然,丝毫没有芥蒂:“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奴婢知道这是万岁爷的信重。”
  虽然不知道皇帝为何突然提起这事。
  不过就凭这点舌根,哪怕嚼烂了,也伤不到他这个执掌司礼监八年有余的东宫旧臣。
  朱翊钧闻言,突然有些缅怀地笑了笑。
  他伸手拍了拍张宏的肩膀,目光真挚,言辞恳切:“多余的嘱咐,朕也不说了。”
  “朕后日南巡,全家老小全在留宫中,还要劳烦大伴费心遮护了。”
  张宏闻言,愕然失措,耸然动容。
  皇帝对内臣的态度,当真是国朝难见。
  尤其还不是那种外朝所攻讦的宠溺亲近,而是一种愿意托付大事的信重!
  交托全家老小这种话,哪怕只是邀买人心,以往除了外朝重臣,谁有资格听到?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