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风景天慳,金丹根宗(7 / 8)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但实际上,直到此时,殷士儋才终于放松下来——看来,皇帝并不是来秋后算账的!
  朱翊钧伸手虚虚抬了抬,口中继续说道:“没什么不敢当的,宝钞毁费以后,天下人视纸钞为洪水猛兽,如今殷卿之所为,不亚于商鞅徙木立信。”
  “日后重铸钞法,殷卿当居首功!”
  殷士儋仍旧十足恭谨:“陛下,纸钞从交子以来,历经至元宝钞,洪武宝钞,一经出世,兑付畅通,无不是风靡天下,皆因其乃百姓所需耳。”
  “如今盐票亦是如此,臣不过是乘了陛下的浪,顺水推舟而已,实不敢居功。”
  这也是实话,不是朝廷一意孤行推行纸钞,而是天下人需要纸钞——谁也不想背着几十斤铜钱出门采买。
  只不过钞法往往日渐败坏,最终变成了收割资财的催命符,天下人才不得不舍弃。
  譬如交子务交子务起初发行交子,以铁钱作为钞本,足有二成八,随时可以兑换,商贾趋之若鹜。
  又如前元的中统元宝交钞,以金银为钞本,每银一两入库官价宝钞二贯,出库二贯五分,百姓群然响应。
  乃至本朝的洪武宝钞发行之初也大差不差。
  总而言之,能兑得出钱的纸钞,百姓不会不知道纸钞有多便捷,天地皆同力。
  也正因如此,盐票的钞本实际上便是盐,更是一对一平库,三次换版,没有一次拖欠不兑的情况。
  如此诚意,其流通之势,自然如锥破竹。
  当然,也有一层告诫皇帝不要滥发滥印,以免坏了大好局面的意思。
  朱翊钧自然会意。
  他对此反而有些共鸣,感慨道:“兑付通畅……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啊!”
  纸钞在便利百姓的同时,自然也为朝廷的逡剥创造了便利条件。
  发行之初你好我好,可随着国库缺口不断扩大,便把各地平准库的金银财宝用于支销,紧接着滥发纸钞饮鸩止渴,最后超量发行,致使纸钞沦为废纸。
  这等发展,乃是宋、元、明三朝都走过的路。
  如此顽疾固症,也不是随便一剂汤药下去就能治好的,朱翊钧也只能做好自己的事,打好地基。
  朱翊钧摇了摇头,语气轻松继续道:“既然盐票发行如此顺遂,钞法的事,也该未雨绸缪了。”
  盐票本就是宝钞败坏以后,取信天下人的手段。
  如今盐票在山东周遭流通顺利,那么借着打通海运的东风,再来个七八年,必然成了气候,届时便可顺势推出钞法了。
  但这话落在殷士儋耳中,却犹如一道惊雷!
  皇帝怎么会与自己谈及这等事!?
  盐票什么的由盐政衙门督办还说得过去,但正经钞法的事,理当与户部工部商议,跟自己有什么说得着呢?
  当然说得着!
  盐票只是钞法的垫脚石,推行钞法,也就意味着盐票的废止。
  这应当是钞法确立之后应当考量的问题,偏偏皇帝这个时候就要未雨绸缪!
  还能谋什么?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