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7章 抵达南京(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津浦铁路又是给谁雪中送炭?
  天津向南入山东,一直到徐州,津浦铁路的走向与北运河是一致的。
  在规划津浦线时,兵部的人图简便,建议直接跟着运河走就是了,被朕狠狠批评了一顿。
  雪中送炭啊,不是锦上添!
  通运河的地方,它们有运河做主动脉,虽然没有铁路便利,但是好歹有条大血管,津浦线要照顾没有血管的地方!
  天津到德州一线,由于水源不够,这段运河的运力可以说是时断时续,随时有可能崩溃。尤其是到了冬季枯水期,根本用不了。
  于是这一段津浦线,基本上是沿着运河走的,补充这一地区的运力。
  从德州入山东,运河由于多条大河的补充,水源勉强充裕,南北运力能维持。于是天津到徐州,津浦线尽可能地避开运河,走山东以东的腹地。
  这里多山地丘陵,建设成本提高不少,但是能把这片地区的交通带动起来,朕觉得值了。
  然后进江苏.”
  朱翊钧指着地图,对杨令德和李鄂说。
  “你们江苏有一条贯通南北的运河,而且这段运河是整个江北运河里水源最充沛的,一年四季都不愁水源,转运通畅。
  不仅如此,这段运河湖泊众多,两边的河流也众多,有的一直连接到海边的淮东盐场,运输货物十分简单。
  便利的交通,使得这一地区经济十分发达。
  可是安徽有什么?
  长江在南边,它的腹地根本享受不到便利。
  腹地有条淮河,可它是东西走向,还时不时发脾气,闹性子,好处没落得,还要耗费大量财力物力去伺候它。”
  朱翊钧靠着椅子背,看着杨令德和李鄂。
  “你们应该也听说。津浦线方案出来后,有大臣上疏,说铁路经过凤阳祖陵,火车呼啸而过,震动地面,恐有扰祖宗,更忧心有损大明龙脉气运。”
  杨令德和李鄂点点头。
  他俩当时不在江苏任上,也听说此事。
  惊扰祖宗,破坏龙脉气运,两项罪名不小啊,谁也扛不动!
  “朕的祖宗,惊扰就惊扰了。什么有损龙脉气运?铁路就是大明新的龙脉,工业革命就是大明新的气运!
  朕只看实实在在,能利国益民的龙脉和气运。虚无缥缈的玩意,只是某些人的别有用心。
  朕力排众议,拍板了津浦线的方案。同时还同意,从凤阳延伸出一条铁路,过合肥直抵安庆,把淮河和长江连起来。
  同时从南京向西过合肥、六安直抵武昌。这条铁路修通,等到技术发展,时机成熟,我们就从武昌开始修建沿着长江入川的铁路,把南京、武昌、重庆和成都用铁路连起来。
  在那个时候,我们应该可以修建一条穿过江苏江北地区,连接京师到沪州的京沪铁路。”
  朱翊钧说到这里,还在地图上指了指,“还有一个问题你们必须知道。苏北地区,成也湖泊河流众多,坏也是它。
  湖泊河流众多,十里一桥,五里一堤,耗费也不小,对建设技术要求也高。
  所以综合以上因素,在苏北修建铁路不是当务之急。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