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2章 一路巡视一路祭祖(3 / 4)
“东南三省一京一州,建立起沪州为火车头,南京为中转枢纽,苏北浙江为两翼,安徽为动力的区域一体化经济,进而成为一个巨大的火车头,沿着长江带动江西、两湖、四川、云贵的发展。
诸位!”
众臣精神一振,各个都坐直了腰。
“成为长江流域的火车头,进而带动整个大明的轻工业发展,这是朕和内阁对你们的期望,也是历史和时代赋予你们的使命!”
两天后是黄道吉日,已经戒斋十天的朱翊钧带着宋贵妃、皇子皇女,在徐贞明、张四维等群臣陪同下,来到孝陵祭祖。
孝陵位于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下。
嘉靖十年,素爱改祖制的世宗皇帝下诏,把孝陵神山改名为神烈山。并在孝陵下马坊东侧立神烈山碑,并建碑亭。
不过官民们还是习惯把这里叫紫金山。
朱翊钧一行人身穿常服,在下马坊下马车。
下马坊面朝东南,为一座二间柱的石牌坊,坊额上刻“诸司官员下马”六个楷书大字。
世宗皇帝下旨建立的神烈山碑在下马坊东面。
过下马坊,沿着神道前行,很快来到孝陵第一道大门,大金门。
大金门位于下马坊西北,坐北朝南,有拱门三券,下部为石制须弥座,束腰部分浅雕椀,上部砌砖。
朱红漆大门洞开,门楼顶覆盖黄色琉璃瓦,东西两侧与皇墙相接,威严地守护着孝陵。
入大金门继续向前,来到四方城。
四方城位于大金门北,真正名字为孝陵神功圣德碑碑楼,建于明永乐十一年,为砖石砌筑,平面呈正方形,四壁各有一个宽五米的拱形门洞,故俗称“四方城”。
内置成祖为太祖所立的“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通高八点九米,其中碑额及碑身高六点七米,龟跌高二点零八米。
碑文有两千七百四十六个正楷字,为成祖所撰,历述太祖一生功德。
朱翊钧带头瞻仰了一番。
朱轩妮带着弟弟妹妹,站在碑前,摇头晃脑地朗诵了碑文一遍。
清脆童稚的声音在层峦迭嶂、青葱迭翠上回荡,更显云气蓊郁,林树深秀。
过御桥,走石象路,沿途依次排列六种石兽,全部是整块巨石采用圆雕技法刻成,线条流畅圆润,气魄宏大。
走到头是一对高达六点五二米的白石雕成的云龙纹望柱,也就是常说的华表。
过望柱就是翁仲路。
全长二百五十米。共八个翁仲,分成四组,相对而立,高达四米,身躯魁梧。
两对身披甲胄、尹执金盾的武将,另两对为头戴朝冠,手捧朝笏的文臣。
栩栩如生,厚重朴实。
朱翊钧点点头:“石马嘶风翁仲立,犹疑子夜点朝班。果真如此!”
这里以前做资深公务员时来过,跟着单位组团来的,有位黑黑胖胖的导游带团。他知识渊博,各种典故信口就来。
这句诗就是他在在翁仲路说的,让朱翊钧印象深刻。 ↑返回顶部↑
诸位!”
众臣精神一振,各个都坐直了腰。
“成为长江流域的火车头,进而带动整个大明的轻工业发展,这是朕和内阁对你们的期望,也是历史和时代赋予你们的使命!”
两天后是黄道吉日,已经戒斋十天的朱翊钧带着宋贵妃、皇子皇女,在徐贞明、张四维等群臣陪同下,来到孝陵祭祖。
孝陵位于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下。
嘉靖十年,素爱改祖制的世宗皇帝下诏,把孝陵神山改名为神烈山。并在孝陵下马坊东侧立神烈山碑,并建碑亭。
不过官民们还是习惯把这里叫紫金山。
朱翊钧一行人身穿常服,在下马坊下马车。
下马坊面朝东南,为一座二间柱的石牌坊,坊额上刻“诸司官员下马”六个楷书大字。
世宗皇帝下旨建立的神烈山碑在下马坊东面。
过下马坊,沿着神道前行,很快来到孝陵第一道大门,大金门。
大金门位于下马坊西北,坐北朝南,有拱门三券,下部为石制须弥座,束腰部分浅雕椀,上部砌砖。
朱红漆大门洞开,门楼顶覆盖黄色琉璃瓦,东西两侧与皇墙相接,威严地守护着孝陵。
入大金门继续向前,来到四方城。
四方城位于大金门北,真正名字为孝陵神功圣德碑碑楼,建于明永乐十一年,为砖石砌筑,平面呈正方形,四壁各有一个宽五米的拱形门洞,故俗称“四方城”。
内置成祖为太祖所立的“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通高八点九米,其中碑额及碑身高六点七米,龟跌高二点零八米。
碑文有两千七百四十六个正楷字,为成祖所撰,历述太祖一生功德。
朱翊钧带头瞻仰了一番。
朱轩妮带着弟弟妹妹,站在碑前,摇头晃脑地朗诵了碑文一遍。
清脆童稚的声音在层峦迭嶂、青葱迭翠上回荡,更显云气蓊郁,林树深秀。
过御桥,走石象路,沿途依次排列六种石兽,全部是整块巨石采用圆雕技法刻成,线条流畅圆润,气魄宏大。
走到头是一对高达六点五二米的白石雕成的云龙纹望柱,也就是常说的华表。
过望柱就是翁仲路。
全长二百五十米。共八个翁仲,分成四组,相对而立,高达四米,身躯魁梧。
两对身披甲胄、尹执金盾的武将,另两对为头戴朝冠,手捧朝笏的文臣。
栩栩如生,厚重朴实。
朱翊钧点点头:“石马嘶风翁仲立,犹疑子夜点朝班。果真如此!”
这里以前做资深公务员时来过,跟着单位组团来的,有位黑黑胖胖的导游带团。他知识渊博,各种典故信口就来。
这句诗就是他在在翁仲路说的,让朱翊钧印象深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