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1章 皇上想以民制官(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天天抱怨朝廷把你们的粮食拨给九边丘八,口口声声说还不如喂狗!
  朕看他们的良心被狗吃了,没有九边军民将士艰苦戍边,怎么有你们的岁月静好,有你们的醉生梦死?
  不过在那些人心里,外寇入侵无所谓了,大不了摇尾乞怜投降一次,又能继续荣华富贵。”
  朱翊钧的话说得语重深长。
  “我太祖皇帝出生贫苦家庭。
  前元至正三年(1343年),太祖六岁时,濠州发生旱灾,次年春天又发生了严重的蝗灾和瘟疫。
  不到半个月,仁祖淳皇帝(朱元璋父亲)、淳皇后(朱元璋母亲)以及长兄南昌王(朱兴隆,原名朱重四)先后去世。
  连遭噩运,家里又没钱买棺材,甚至连块埋葬亲人的土地也没有,太祖皇帝在《大明太祖高皇帝御制皇陵碑》哀鸣,‘殡无棺椁,被体恶裳,浮掩三尺,奠何肴浆!’
  后太祖皇帝投奔皇觉院,剃度出家,十七岁那年因为佛院少粮,被赶了出去。名为云游,实为乞讨”
  朱翊钧一字一顿地说。
  “太祖皇帝起事前,历经人间疾苦,深知百姓之苦。
  更是云游四方,看多了贪官污吏、劣绅豪强如何欺凌百姓。
  成就大业后,他厘正典章,纪纲法度,彰彰明备,内治肃清。御极三十一年,诛杀勋贵百官、世家豪强、名士大儒数以万计,却对贫苦百姓优待有加,视为国本,唯恐伤及。
  只是识字的那些文人,出为名士大儒,退为世家豪强,上为百官,下为缙绅,兼并土地、鱼肉百姓,侵凌乡野,肆无忌惮。
  太祖皇帝亲身体会过这些官绅一体的狠毒,他手里的刀对准了这些人狠狠挥了下去。
  太祖定下严法酷律,比如枉法八十贯绞,自此海内沸腾,文人墨客纷纷说峻法之下民不聊生。
  朕看啊,是官不聊生,士不聊生。”
  众人听到这里,五味俱杂,尤其是官员和一干文人们。
  “太祖御极三十一年,行苛法三十一年,影响深远,及成化年间,官风依旧还算清廉。但是弘治年后,朝堂官风开始败坏,地方豪强开始跋扈。
  贪官横行,劣绅嚣张,朝纲败坏。
  嘉靖年间,世宗先帝虽有中兴,但是官绅一体,深入到朝野方方面面,结成一道密不透风的网。
  官场日渐腐败,贪官污吏遍地都是。
  海公曾经愤而上疏,请求恢复剥皮实草祖制”
  众人听到这里,心里不由一颤。
  朱翊钧继续说:“万历新政,官风吏治不敢说历朝历代第一,中枢地方贪污营私,就被查处多起。
  但总体清廉高效,朕还是很自信的。
  朕知道,这一是以新制度新法度去规范约束官场,二是经济迅猛发展,各行各业处在上升的蓬勃阶段
  但是历史教训告诉朕,太祖皇帝严法峻律,杀了多少贪官污吏,到最后还是化为乌有。
  为什么?
  再严格苛刻的制度和律法,也是需要人去执行、监督,只要是人,不可避免就有自己的利益,有利益就会有立场,屁股就会歪。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