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0章 大力出奇迹(2 / 6)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一旦失败,谢靳和章艺谋都不知道该如何面对林朝阳这个投资人。
  林朝阳觑着两人的神色,便能猜到他们的心思,他拉着两人来到饭店吃了顿饭。
  “放心吧。今天审片会大家的反响你们也都看到了,电影的质量没问题,也做到了雅俗共赏,大卖不敢说,收回投资应该不成问题。”
  收回投资就是成功,这是林朝阳给《鸦片战争》定的目标,毕竟这是一部悲剧色彩的电影。
  谢靳问林朝阳,“上映日期你有什么想法?”
  林朝阳站起身去翻了翻饭店墙上挂着的日历,“7月1日回归,电影肯定要提前上,6月27日是周五,就定这一天吧。”
  如今国家实行双休了,把《鸦片战争》的上映放在回归日前的周五,再合适不过。
  “接下来的宣传就靠你们了!”林朝阳说。
  谢靳和章艺谋有些沉重的点了点头。
  《鸦片战争》号称投资一个亿,实际上因为横店影视城的提前建成,剧组的制片成本也就花了8000万。
  但林朝阳也并未虚报投资,剩下的2000万人民币他要砸在宣传上。
  在他的观念里,《鸦片战争》这部戏要对标的是后世的《建国大业》,所以在宣传上绝对不能吝啬。
  反正8000万都花了,也不差这2000万。
  这年头,大力才能出奇迹。
  《鸦片战争》审片会结束后几天,林朝阳再次出现在了人艺。
  那天人艺开完会,全组演员都拿到了剧本,花了一周时间熟悉剧本,演员们今天第一次聚集到排练厅对台本,林朝阳这个编剧自然也要到场。
  在排练厅里,林朝阳惊奇的发现绝大多数演员在对台本时,已经甩开了剧本。
  虽然早知道背台词是人艺演员的基本功,但只花一个星期时间便将自己乃至对手演员的台词都牢记在心,让他对人艺演员的敬业程度又有了新的认识。
  本来大家聚在排练厅是对台本,属于剧本围读,结果因为演员们提前做好了准备工作,直接变成了排练。
  这倒也没什么不好,反而极大的提高了剧组的排练效率。
  演员们在努力,幕后的工作人员们也没闲着,舞台美术设计、布景、道具、服装等各工种都在忙碌着自己的工作。
  话剧不同于电影电视,再好的剧本也得经过舞台排练的检验。
  最终定稿的剧本往往都是演员、编剧、导演在排练厅里,一点点磨出来、抠出来的。
  剧组排练的前半个月,林朝阳几乎天天出现在人艺的排练厅里,直到最后剧本彻底定稿。
  之后的排练,舞台调度、走位成了重点,林朝阳出现在排练厅的频率少了很多。
  一直到5月下旬,《父亲》剧组在排练厅举行了最后一场常规排练,迈入了首都剧场,进行为期一周的舞台排练,这个阶段是为了让演员们和幕后团队快速磨合,所以也叫技术周。
  作为排练最后的冲刺阶段,这期间的排练基本没什么规律,一言不合就熬大夜,对于演员的体力是个巨大的考验。
  这天林朝阳刚从人艺回来,接到了陶玉书的电话,她这段时间在美国、香江两地跑,甚是辛苦。
  但也没有办法,香江电影发展到今天,其上限和弊端已经显露无疑,也充分证明了前些年陶玉书布局海外市场的正确性。
  林氏影业在海外的发展,以美国为重中之重,经过最开始的蓬勃发展,林氏影业在美国电影行业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同时也陷入了瓶颈。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