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0章 背锅侠(4 / 6)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企业经营环境变得越来越恶劣,杜峰旗下的产业也受到了影响。
  消费不振,前几年一直在强劲增长的服装生意在今年上升势头一下子放缓了不少。
  不过最让杜峰警惕的还是下半年国内外两家零售巨头的神话破灭。
  9月份,受日本银行、证券业破产潮的波及,日本零售业的明星企业八佰伴正式向静冈县地方法院申请破产。
  八佰伴1995年年底才正式进入国内,但中国人对这家企业却非常熟悉,因为它的创始人和田加津正是电视剧《阿信》的原型,这部电视剧在国内曾经创造过收视神话。
  多年以来八佰伴一直保持着旺盛的扩张势头,在日本拥有26家大型百货店,在东南亚、欧美和中国也开有40余家商场。
  负债率极高,所以当金融风暴来袭的时候,它首当其冲最先被拍死在浪头上,破产时八佰伴的总负债高达13亿美元。
  而紧随着八佰伴的破产,它在中国的忠实拥趸,曾经视八佰伴为榜样的郑州亚细亚也陷入了绝境。
  过去几年里,亚细亚在国内的连锁商业领域风光无量,可实际上公司内部却早已危机四伏。
  各地亚细亚商场无一盈利,商场多次被哄抢,拖欠供应商巨额欠款……
  到1997年,亚细亚负债6.15亿元,资产负债率高达168%。
  “我是真没想到,亚细亚能倒的这么快,前两年还风生水起呢……”
  杜峰说到这里时,半是唏嘘,半是得意。
  唏嘘的是在于,他现在也进入了零售业,竞争对手的今天说不定就是他的明天。
  得意的地方是,早在经营亚欧服装城期间,他就感受到了地域环境对于经营的影响,所以在亚欧服装城扩张到一定程度之后,他果断选择了收缩战线。
  亚细亚和王遂舟的大败局证明了他的预料是无比正确的。
  听他说了半天,林朝阳说:“这场金融风暴,对于那些喜欢兵行险招的企业来说很危险,但对于稳健经营的企业来说却是个难得的机会。”
  杜峰被他这一提醒,立刻来了兴趣,“姐夫,你的意思是可以借着这个机会抄底?”
  “差不多,不仅是抄底,剧烈的震荡过后,废墟也需要重建。”
  杜峰露出忖度之色,“有道理,确实是这么回事。”
  他似乎像是想到了什么,说道:“你这么一说我想起来了,前段时间八佰伴好像还有意甩卖香江业务……”
  八佰伴的急速扩张包括了亚洲和欧洲,其中大中华区又是其投入的主要战场之一。
  仅香江一地,八佰伴就开了8家百货店,每家百货店单是装修费用就接近5000万港元,回本期在5年以上。
  在进入香江市场初期,八佰伴的盈利出于高峰期,91年有5700万港元的纯利。
  可往后几年,盈利却急速下滑,到了1995年香江业务更是出现了近8000万港元的亏损,累计亏损也已经达到3.16亿港元。
  造成这种结果的直接原因,自然是八佰伴激进的扩张策略。
  他们在香江这个弹丸之地前后投入了近十亿港元,新店越来越多,可换来的结果却是战线拉得越来越长,整体开支不断增加,存货数量也不断提高。
  在资金流入无法应付开支的情况下,唯有不断向银行借贷以及延迟向供应商还款,利息开支日益加重。
  杜峰现在在零售业摸爬滚打,对于八佰伴香江业务的情况自然有所了解。
  八佰伴的香江业务要出售的事可是已经宣扬了很长时间,但响应者却寥寥,归根结底还是无利可图。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