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8章 玉符为樊 剑意画笼(4 / 8)
最上等的田地,龙脉伏藏、灵机浓郁,也就是道家所追求的洞天福地,这等地方,纵是一株再过寻常的草药,也能长成宝药的潜力。
无论治病调理,还是修行炼丹,都是最为上乘的资材。
第二等称之为良田沃壤,气候适宜,就是随意撒一把种子下去,不管不顾,都能长成参天青木。
至于第三等,不洪不涝、不干不涸,偶有天灾,勉强也能算得上良田,就如陈家庄外开辟出那一千多亩田地。
只要不是遇上灾荒年,好好打理,足以养活庄内上下几百人。
往后几等,就不太适合耕种。
就算年年烧荒,培土、做壤、施肥,但最多一两年功夫,田地就会出现板结、虫害,种出的粮食歉收,减产。
最后一等,便是荒漠、沙垣、冰冻层这一类。
根本无法种植。
就算付出再多心血也是无用。
农户种田尚且如此之多的讲究,何况灵植?
老话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其实便是同理。
放到茶山岛上。
灵机浓郁、水龙伏藏。
唯一需要甄别的就只有地势与日照。
一路走过。
岛上古茶树不在少数。
有几株甚至有三五百年历史。
比青城道茶丝毫不差。
终于,片刻后,等他走到一片山坳,山崖将湖上水风恰好分开,但又不会遮掩光线,最为关键的是,这一片并无老茶树。
只有几株被鸟雀衔走,或者是风吹过来的茶种长出的幼苗。
加上土壤细腻。
也没有多少乱石碎屑。
绝对算是种茶的好地方。此刻的陈玉楼,就像是山间老农,也顾不上风姿,半蹲在地上,随手找了件还算趁手的工具。
一点点将土壤拨开。
多余的杂草和幼苗去掉。
最终划出一块半亩左右的田地,又特地起了垄,将整块田分为足足十多块。
先前从青城山建福宫下山。
行崖道人一共送了十三枚茶种以及五株茶苗。
不过,那十三枚茶种,最终只有九株成功活了下来。 ↑返回顶部↑
无论治病调理,还是修行炼丹,都是最为上乘的资材。
第二等称之为良田沃壤,气候适宜,就是随意撒一把种子下去,不管不顾,都能长成参天青木。
至于第三等,不洪不涝、不干不涸,偶有天灾,勉强也能算得上良田,就如陈家庄外开辟出那一千多亩田地。
只要不是遇上灾荒年,好好打理,足以养活庄内上下几百人。
往后几等,就不太适合耕种。
就算年年烧荒,培土、做壤、施肥,但最多一两年功夫,田地就会出现板结、虫害,种出的粮食歉收,减产。
最后一等,便是荒漠、沙垣、冰冻层这一类。
根本无法种植。
就算付出再多心血也是无用。
农户种田尚且如此之多的讲究,何况灵植?
老话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其实便是同理。
放到茶山岛上。
灵机浓郁、水龙伏藏。
唯一需要甄别的就只有地势与日照。
一路走过。
岛上古茶树不在少数。
有几株甚至有三五百年历史。
比青城道茶丝毫不差。
终于,片刻后,等他走到一片山坳,山崖将湖上水风恰好分开,但又不会遮掩光线,最为关键的是,这一片并无老茶树。
只有几株被鸟雀衔走,或者是风吹过来的茶种长出的幼苗。
加上土壤细腻。
也没有多少乱石碎屑。
绝对算是种茶的好地方。此刻的陈玉楼,就像是山间老农,也顾不上风姿,半蹲在地上,随手找了件还算趁手的工具。
一点点将土壤拨开。
多余的杂草和幼苗去掉。
最终划出一块半亩左右的田地,又特地起了垄,将整块田分为足足十多块。
先前从青城山建福宫下山。
行崖道人一共送了十三枚茶种以及五株茶苗。
不过,那十三枚茶种,最终只有九株成功活了下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