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第二十一章 遇事不决,向爹爹请教总没错!(3 / 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现在三个知晓案情真相的人相聚,赵祯先是有所感慨,再安抚皇城司后,马上开始分析真凶:“你们以为,在朕身边的贼子,会是何人?”
  张茂则目光闪过厉色,显然对贼人痛恨至极,却没有骤然发表意见,脑海中飞速回想官家身边的宫婢,有何异状……
  狄知远也在默默思索。
  能在官家左右服侍的,都不是寻常的宫人,但由于大内识字的比例很高,许多内侍甚至承担着为前朝官员誊抄文书的职责,筛选起来就不简单了。
  毕竟心怀不轨之人,不太会光明正大地借阅话本传奇,很可能是通过第二手第三手的转让,偷偷阅读。
  正常情况下,可以直接搜,看看最新一卷的《汉朝诡事录》到了谁的手中。
  但新卷发布没有几日,万一贼子性情谨慎,沉得住气,至今还没有查阅话本,更别提收藏在自己的屋内,这个时候一搜查,就是彻底的打草惊蛇,对方势必放弃一切行动,深深地潜伏下去。
  不拔掉这根刺,如芒在背,令人不安呐!
  正想到这里,张茂则突然道:“官家昨日口渴,数度回顾,不见随侍镣子许评?”
  “是有此事!”
  赵祯目光微动:“难道他……”
  “不见得是他,然许评向来稳重,是个吃苦耐劳的,这等内侍才能为官家的随侍镣子,无故缺席,必有缘由!”
  张茂则躬身行礼:“臣马上去查。”
  说罢,匆匆退下。
  “会是端茶奉水的镣子么?”
  赵祯轻轻吁出一口气:“朕是不是对他们太宽容了?以致于此……”
  说的不仅是随侍镣子,还有那位贵妃。
  此前张茂则去通报时,这位官家正在翔鸾阁中,被张贵妃纠缠。
  原因不问可知,正是张广封的致仕。
  实际上,赵祯之所以将这个决定告知张茂则,让这位大内都知派内官去外朝通知,就是给张广封保留颜面,让他知情识趣,主动请辞。
  以宣徽使的高位,到时候还要走一番三辞三让的过程,张广封再告老还乡,回乡颐养天年,也算是善始善终。
  结果昨晚传达的旨意,今早张贵妃就到他面前哀声哭诉,不依不饶。
  正被闹得焦头烂额,案情的最新进展禀告,令赵祯惊怒交集。
  起初是不愿意相信,甚至思考过,是不是狄知远对张贵妃欺负徽柔的报复……
  但赵祯终究没有失去理智,马上意识到,哪有白天刚刚得罪,晚上就能编造出事关辽人谍细的详细污蔑的,时间跨度更是数月之久?
  反倒是张贵妃在明明清楚狄知远来了仪凤阁,还要特意将徽柔唤过去刁难,莫不是有心阻止对方将案情汇报?
  这个念头一出,赵祯自己都是一惊。
  换成以前,他绝对不可能如此想爱妃。
  半丝怀疑都不会有。
  可现在……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