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6章 年度收尾,老陈分红(2 / 5)
“去你的,我可没你这么大的孙子!”老顾没想到老孔竟然这么厚脸皮,笑骂着:“再没个正形,东西不卖给你了!”
厚脸皮的老孔和老顾的对话让这院子里多了一些欢笑,只这一会儿功夫,下水就卖出去五袋,两百五十公斤。
剩下的几个人虽然羡慕,却买不起。他们是把自己家余着的东西拿来卖的。这袋子下水是一袋起卖,一袋就五十块钱,手头根本就没有啊。
李龙也没办法,这下水都冻着的,真要化开卖,那再冻上,品质就不一样了。
所以他只能搞批发。
“你们要想买的话,回去和邻居商量一下,几家合伙买,回去化开分就行了。”老顾点子多,说道,“反正现在还有不少,三五天应该是卖不完的。”
“行行行,我现在就回去找人!”立刻有人就应了一声,匆匆离开了。
“嗯,看这样子,这二十多吨下水,卖得可能比想象的快。”顾博远没想到这便宜的下水这么受欢迎。
再怎么下水,那也算肉啊。
这边人可不挑,能吃,是肉就行。
果然如顾博远所说,不到十天,二十多吨下水就去掉大半,还有些是慕名而来的。
“多亏了双成在卖下水的时候说了一句这是从国外过来的,原来那人打算买两袋,结果直接就下了四袋。”中午的饭桌上,顾博远笑着说,“现在国外的东西,不少人觉得就是好,就连这个下水他们也觉得比国内的好。”
他夹起一筷子肚片放嘴里,一边嚼一边说道:“我感觉就没国内的好。从老马号那里拿过来的肚子,就比这个香嘛。”
“老马号那边的牛羊喂料啊。”李龙笑着说道,“喂的渣得有几十吨了。那喂料的牛羊自然就会肥一些,肥一些就香啊。”
“哈加盟共和国那边不喂料吗?”顾晓霞问道。
“喂不了,他们那边现在粮食都在短缺着呢,哪有那么多料给牲口吃?主要还是吃草。他们草原地方大,好找草,方便喂。”
“有那么大的地方,咋可能缺粮呢?”杨大姐有些不解。
“你想想七八年前,口里是不是也缺粮?”顾博远问道。
“……那倒是。”杨大姐立刻就明白是咋回事了。
“而且他们那边还有灾害,粮食短缺后,国际上粮商提高粮价,不给他们卖低价粮,他们国内就有许多人吃不饱肚子。”李龙解释着。
他给顾博远提了一嘴关于杨大姐的事情,顾博远直接否了,说绝没可能。
所以后面也就不说这事了。可能因为这么一问,顾博远还有些不好意思,连续一个多星期没和杨大姐搭话,后来才好一些。
李龙说的一半是有根据的一半是后面网上看到的。说是当时国际粮商,特别是老美那边,在苏联各加盟国内粮食短缺灾害频发的时候,提高粮价,甚至不给苏联卖粮食。
而这其中也有华夏的影子,这边的粮食也不往那边运。
结果就是苏联国内因为粮食短缺而导致怨声载道,加上其他各种原因,最后就倒掉了。
反正许多人吃不饱是真的。
不管怎么说,下水卖得很快,这是好事,二十多吨其实也就是两万多块钱,说多也不多。
但这是条不错的路子,稳定且在整个冬天都可持续。
十一月二十号的时候,赵辉过来了,他是过来拉皮子的。
赵辉过来的时候提前给李龙打了电话,说今年的皮子涨价了,涨得比较多。 ↑返回顶部↑
厚脸皮的老孔和老顾的对话让这院子里多了一些欢笑,只这一会儿功夫,下水就卖出去五袋,两百五十公斤。
剩下的几个人虽然羡慕,却买不起。他们是把自己家余着的东西拿来卖的。这袋子下水是一袋起卖,一袋就五十块钱,手头根本就没有啊。
李龙也没办法,这下水都冻着的,真要化开卖,那再冻上,品质就不一样了。
所以他只能搞批发。
“你们要想买的话,回去和邻居商量一下,几家合伙买,回去化开分就行了。”老顾点子多,说道,“反正现在还有不少,三五天应该是卖不完的。”
“行行行,我现在就回去找人!”立刻有人就应了一声,匆匆离开了。
“嗯,看这样子,这二十多吨下水,卖得可能比想象的快。”顾博远没想到这便宜的下水这么受欢迎。
再怎么下水,那也算肉啊。
这边人可不挑,能吃,是肉就行。
果然如顾博远所说,不到十天,二十多吨下水就去掉大半,还有些是慕名而来的。
“多亏了双成在卖下水的时候说了一句这是从国外过来的,原来那人打算买两袋,结果直接就下了四袋。”中午的饭桌上,顾博远笑着说,“现在国外的东西,不少人觉得就是好,就连这个下水他们也觉得比国内的好。”
他夹起一筷子肚片放嘴里,一边嚼一边说道:“我感觉就没国内的好。从老马号那里拿过来的肚子,就比这个香嘛。”
“老马号那边的牛羊喂料啊。”李龙笑着说道,“喂的渣得有几十吨了。那喂料的牛羊自然就会肥一些,肥一些就香啊。”
“哈加盟共和国那边不喂料吗?”顾晓霞问道。
“喂不了,他们那边现在粮食都在短缺着呢,哪有那么多料给牲口吃?主要还是吃草。他们草原地方大,好找草,方便喂。”
“有那么大的地方,咋可能缺粮呢?”杨大姐有些不解。
“你想想七八年前,口里是不是也缺粮?”顾博远问道。
“……那倒是。”杨大姐立刻就明白是咋回事了。
“而且他们那边还有灾害,粮食短缺后,国际上粮商提高粮价,不给他们卖低价粮,他们国内就有许多人吃不饱肚子。”李龙解释着。
他给顾博远提了一嘴关于杨大姐的事情,顾博远直接否了,说绝没可能。
所以后面也就不说这事了。可能因为这么一问,顾博远还有些不好意思,连续一个多星期没和杨大姐搭话,后来才好一些。
李龙说的一半是有根据的一半是后面网上看到的。说是当时国际粮商,特别是老美那边,在苏联各加盟国内粮食短缺灾害频发的时候,提高粮价,甚至不给苏联卖粮食。
而这其中也有华夏的影子,这边的粮食也不往那边运。
结果就是苏联国内因为粮食短缺而导致怨声载道,加上其他各种原因,最后就倒掉了。
反正许多人吃不饱是真的。
不管怎么说,下水卖得很快,这是好事,二十多吨其实也就是两万多块钱,说多也不多。
但这是条不错的路子,稳定且在整个冬天都可持续。
十一月二十号的时候,赵辉过来了,他是过来拉皮子的。
赵辉过来的时候提前给李龙打了电话,说今年的皮子涨价了,涨得比较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