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1章 现在搞合作社是不是步子大了些?(1 / 5)
第1221章 现在搞合作社是不是步子大了些?
合作社不是新鲜事物,从国家刚开始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时候,就已经有了它的雏形——互助组。
在场的这些人都听说过合作社,但除了李龙,谁也没仔细研究过——谢运东应该是问过长辈的,所以才会拿出来討论。
其实李龙觉得这倒的確是一条好路子,倒不是说非此不可,只是后世已经趟出路子来了,现在拿过来提前用倒也不是不行。
李龙从来就没认为自己有多了不起。他不算最聪明、最有智慧的那个,只不过因为重生,吃到了每次大机遇、大变革的红利,所以赚得多一些。
其实他自己也很清楚,如果没有这些,他过得並不会比在座的其他人好多少。
那么既然谢运东已经提出了合作社,这玩意儿在十多年后大放光彩,那么说明这条路子是正確的,现在要开始搞,也不是不行。
重点是目前已经具备了成立合作社的基本条件:第一,几个人大差不差的算是志同道合,第二,种棉花的地不少,几家加起来不说到上千亩吧,至少也五六百亩了,初具规模了,而且以后还可以扩大。
第三,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农业机械化基本上达標。
这时候的合作社可不是初级时期的互助组,那时候因为人力、农具、牲口严重不足,就只能通过互助的形式,互相帮助著把地种下去收上来。
其实在二十年后村里实行的合作社,和本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初级合作社有点类似,土地、农具入股,土地所有权仍归农民个人,但使用权归合作社;收入按“土地分红”和“劳动报酬”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分配。
李龙当时参加了合作社成立大会,对合作社的章程很清楚,大框架现在拿来就可以用,想来在座的这些人也不会有什么意见。
不过他並没有立刻说这些,要听大家的意见。
“我问过队里一些老人,原来咱们这里搞过互助组,也搞过合作社。老李哥曾经就当过合作社的社长,不过因为咱们这生產队成立时间不长,合作社没存在多久,这队里就搞了大食堂,人民公社一搞,合作社就废了。”开口的还是谢运东,他说道:
“我之所以想著搞合作社呢,主要是觉得咱们现在种的地多,人口又少,单打独斗的话,说实话一来人力资源比较缺,二来各家都在找人,那浪费也不少,还不如搞个合作社,这样找人统一找,干活统一干,效率就上来了。”
其他人听著都点头,这话不假。
就以种棉花为例,需要人工干活的就是那么几个阶段,播种、间苗、补苗、锄草、打顶,最后拾棉花。
每个阶段相隔有一段时间。如果各家都找长工,可能会把干活的时间拖长,中间的空隙就浪费了。
但不找的话又不行,有些需要干活的,临时找零工还不一定合適,而且零工干活的质量参差不齐,很容易导致棉花產量的下降。
这是个难题。
“再就是现在咱们几家都有农业机械,老李哥和小龙家里的大马力拖拉机更厉害。”谢运东继续说道,“其实说起来真要成立合作社,对老李哥和小龙家是不太公平的。
毕竟他们有机械有人,自己干也能干得好,我们要加入进去算是拖累。
但是呢,从一开始种打瓜到现在,老李哥和小龙就带著咱们,所以我的意思就乾脆搞个合作社,咱们需要小龙的技术指导,也可以把小龙的这些个种棉花的技术作为入股一部分……总不能一直占人家便宜对吧?”
其他人明白过来,纷纷点头。
就是,把技术作为入股一部分,他们没有一个有意见的。
说实话无论是种打瓜还是种棉花,还是先前的编抬把子、扎大扫把,都算是沾了李家的光。
现在让李龙以技术入股,算是回馈或者说回报,没有人不愿意。
李龙笑著摆摆手,继续听谢运东说话。
“咱们先喝一杯吧。”谢运东半开玩笑的说道:“这些年咱们也赚了不少钱,说实话啊,这大部分赚的钱都是和老李哥、小龙有关係。老李哥不在,咱们和小龙喝一个?”
大哥李建国没在,是因为他也有酒局。作为四队的建队元老,加上为人仗义,到了冬天,他的酒局比李龙只多不少。 ↑返回顶部↑
合作社不是新鲜事物,从国家刚开始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时候,就已经有了它的雏形——互助组。
在场的这些人都听说过合作社,但除了李龙,谁也没仔细研究过——谢运东应该是问过长辈的,所以才会拿出来討论。
其实李龙觉得这倒的確是一条好路子,倒不是说非此不可,只是后世已经趟出路子来了,现在拿过来提前用倒也不是不行。
李龙从来就没认为自己有多了不起。他不算最聪明、最有智慧的那个,只不过因为重生,吃到了每次大机遇、大变革的红利,所以赚得多一些。
其实他自己也很清楚,如果没有这些,他过得並不会比在座的其他人好多少。
那么既然谢运东已经提出了合作社,这玩意儿在十多年后大放光彩,那么说明这条路子是正確的,现在要开始搞,也不是不行。
重点是目前已经具备了成立合作社的基本条件:第一,几个人大差不差的算是志同道合,第二,种棉花的地不少,几家加起来不说到上千亩吧,至少也五六百亩了,初具规模了,而且以后还可以扩大。
第三,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农业机械化基本上达標。
这时候的合作社可不是初级时期的互助组,那时候因为人力、农具、牲口严重不足,就只能通过互助的形式,互相帮助著把地种下去收上来。
其实在二十年后村里实行的合作社,和本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初级合作社有点类似,土地、农具入股,土地所有权仍归农民个人,但使用权归合作社;收入按“土地分红”和“劳动报酬”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分配。
李龙当时参加了合作社成立大会,对合作社的章程很清楚,大框架现在拿来就可以用,想来在座的这些人也不会有什么意见。
不过他並没有立刻说这些,要听大家的意见。
“我问过队里一些老人,原来咱们这里搞过互助组,也搞过合作社。老李哥曾经就当过合作社的社长,不过因为咱们这生產队成立时间不长,合作社没存在多久,这队里就搞了大食堂,人民公社一搞,合作社就废了。”开口的还是谢运东,他说道:
“我之所以想著搞合作社呢,主要是觉得咱们现在种的地多,人口又少,单打独斗的话,说实话一来人力资源比较缺,二来各家都在找人,那浪费也不少,还不如搞个合作社,这样找人统一找,干活统一干,效率就上来了。”
其他人听著都点头,这话不假。
就以种棉花为例,需要人工干活的就是那么几个阶段,播种、间苗、补苗、锄草、打顶,最后拾棉花。
每个阶段相隔有一段时间。如果各家都找长工,可能会把干活的时间拖长,中间的空隙就浪费了。
但不找的话又不行,有些需要干活的,临时找零工还不一定合適,而且零工干活的质量参差不齐,很容易导致棉花產量的下降。
这是个难题。
“再就是现在咱们几家都有农业机械,老李哥和小龙家里的大马力拖拉机更厉害。”谢运东继续说道,“其实说起来真要成立合作社,对老李哥和小龙家是不太公平的。
毕竟他们有机械有人,自己干也能干得好,我们要加入进去算是拖累。
但是呢,从一开始种打瓜到现在,老李哥和小龙就带著咱们,所以我的意思就乾脆搞个合作社,咱们需要小龙的技术指导,也可以把小龙的这些个种棉花的技术作为入股一部分……总不能一直占人家便宜对吧?”
其他人明白过来,纷纷点头。
就是,把技术作为入股一部分,他们没有一个有意见的。
说实话无论是种打瓜还是种棉花,还是先前的编抬把子、扎大扫把,都算是沾了李家的光。
现在让李龙以技术入股,算是回馈或者说回报,没有人不愿意。
李龙笑著摆摆手,继续听谢运东说话。
“咱们先喝一杯吧。”谢运东半开玩笑的说道:“这些年咱们也赚了不少钱,说实话啊,这大部分赚的钱都是和老李哥、小龙有关係。老李哥不在,咱们和小龙喝一个?”
大哥李建国没在,是因为他也有酒局。作为四队的建队元老,加上为人仗义,到了冬天,他的酒局比李龙只多不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