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3章 奴才誓死保全太后(2 / 4)
鳌拜嚣张跋扈不可一世时,他们中有谁敢站出来跟鳌拜说个不字?
“牛侍郎,快把衣服穿起来,当着太皇太后和皇上面,成何体统!”
康亲王杰书是相信牛万程的,不仅仅是牛万程的确没有降贼可能,更因为牛是他的救命恩人。
如果说牛有异心,那早在湖北时牛就已经反了,何必等到现在。
继而对富绶道:“显亲王,我杰书可以担保牛万程对大清绝无贰心!”
富绶点了点头,脸上神情缓了下来,确实在场王公大臣人人能降,但这个亲手杀了鳌拜的牛万程却不能降。
自己倒真是冤枉人家了。
其余王公大臣或轻叹一声,或目光复杂的看着牛万程。
轻叹之人是为无端怀疑忠臣感到愧疚,复杂之人则是想到最近发生的事,若论根源的话与这牛万程倒有很大关系。
实际上,这些天满城不少人都在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鳌拜如果还活着,叛军还有机会打进燕京城吗?
答案是肯定的。
叛军没有机会!
因为引叛军北上的是鳌拜的弟弟穆里玛,响应叛军并让开道路的是鳌拜党羽白秉贞。
不然叛军就是插上翅膀他也飞不到燕京城下。
也就是说鳌拜不死的话,叛军根本过不了黄河!
归根结底,皇上还是太小,太不懂事。
但谁又敢指责皇帝胡来呢,只能将这份遗憾和不满深深压在心底。
“太皇太后,皇上,臣以为牛万程所言并非危言耸听,而是早有征兆。”
说话的是接替明安达礼出任理藩院尚书的博罗色冷,其言察哈尔亲王布尔尼之父阿布鼐被大清囚于盛京,那布尔尼的祖父更是太宗皇帝生前大敌林丹汗,所以布尔尼趁着大清落难发起叛乱为祖、为父报仇不难理解。
二十六岁的平郡王罗科铎却质疑道:“布尔尼、温布、温春、格勒尔图等反本王相信,可那图纳黑怎么可能也跟着反!”
此人是礼亲王代善的玄孙,比康亲王杰书晚一辈,祖父就是国初有名贤王、因天花死于山东的岳托。
平郡王是克勤郡王改称,也是大清的帽子王。
罗科铎口中的图纳黑则是科尔沁的辅国公,也是太皇太后的娘家亲侄子,其父就是太皇太后的亲弟弟吴克善。
事关太皇太后娘家,博罗色冷一时也不好开口,原因无外乎两个。
一是布尔尼等联合了其余蒙古各部逼迫科尔沁反清,面对各方压力科尔沁人只能选择同流合污;
二是科尔沁人见燕京被叛军攻占吓破胆子,担心引火烧身主动归顺了叛军。
不管是前者还是后者,科尔沁人如今反了大清是事实,讨论再多也改变不了这个事实,反而会让太皇太后难堪。
故而索尼不想众人过多讨论这件事,便出面问那刚刚把衣服穿上,脸上犹有委屈之色的牛万程出城是否见到了贼首,又同贼首谈了些什么。
这才是王公大臣应该关注的重点,如果叛军真愿意同大清议和,或许也是上苍赐给大清的最后机会。
哪怕屈辱些,只要还有复仇机会,就受了吧。 ↑返回顶部↑
“牛侍郎,快把衣服穿起来,当着太皇太后和皇上面,成何体统!”
康亲王杰书是相信牛万程的,不仅仅是牛万程的确没有降贼可能,更因为牛是他的救命恩人。
如果说牛有异心,那早在湖北时牛就已经反了,何必等到现在。
继而对富绶道:“显亲王,我杰书可以担保牛万程对大清绝无贰心!”
富绶点了点头,脸上神情缓了下来,确实在场王公大臣人人能降,但这个亲手杀了鳌拜的牛万程却不能降。
自己倒真是冤枉人家了。
其余王公大臣或轻叹一声,或目光复杂的看着牛万程。
轻叹之人是为无端怀疑忠臣感到愧疚,复杂之人则是想到最近发生的事,若论根源的话与这牛万程倒有很大关系。
实际上,这些天满城不少人都在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鳌拜如果还活着,叛军还有机会打进燕京城吗?
答案是肯定的。
叛军没有机会!
因为引叛军北上的是鳌拜的弟弟穆里玛,响应叛军并让开道路的是鳌拜党羽白秉贞。
不然叛军就是插上翅膀他也飞不到燕京城下。
也就是说鳌拜不死的话,叛军根本过不了黄河!
归根结底,皇上还是太小,太不懂事。
但谁又敢指责皇帝胡来呢,只能将这份遗憾和不满深深压在心底。
“太皇太后,皇上,臣以为牛万程所言并非危言耸听,而是早有征兆。”
说话的是接替明安达礼出任理藩院尚书的博罗色冷,其言察哈尔亲王布尔尼之父阿布鼐被大清囚于盛京,那布尔尼的祖父更是太宗皇帝生前大敌林丹汗,所以布尔尼趁着大清落难发起叛乱为祖、为父报仇不难理解。
二十六岁的平郡王罗科铎却质疑道:“布尔尼、温布、温春、格勒尔图等反本王相信,可那图纳黑怎么可能也跟着反!”
此人是礼亲王代善的玄孙,比康亲王杰书晚一辈,祖父就是国初有名贤王、因天花死于山东的岳托。
平郡王是克勤郡王改称,也是大清的帽子王。
罗科铎口中的图纳黑则是科尔沁的辅国公,也是太皇太后的娘家亲侄子,其父就是太皇太后的亲弟弟吴克善。
事关太皇太后娘家,博罗色冷一时也不好开口,原因无外乎两个。
一是布尔尼等联合了其余蒙古各部逼迫科尔沁反清,面对各方压力科尔沁人只能选择同流合污;
二是科尔沁人见燕京被叛军攻占吓破胆子,担心引火烧身主动归顺了叛军。
不管是前者还是后者,科尔沁人如今反了大清是事实,讨论再多也改变不了这个事实,反而会让太皇太后难堪。
故而索尼不想众人过多讨论这件事,便出面问那刚刚把衣服穿上,脸上犹有委屈之色的牛万程出城是否见到了贼首,又同贼首谈了些什么。
这才是王公大臣应该关注的重点,如果叛军真愿意同大清议和,或许也是上苍赐给大清的最后机会。
哪怕屈辱些,只要还有复仇机会,就受了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