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章 辫子奴者皆杀(1 / 2)
“大帅,满城破了!”
收到周军已经攻入满城消息的帅府书办赵福源跌跌撞撞冲进了帅辕临时所在护国关帝庙,途中险些摔倒数次。
不是害怕,是激动,激动到难以自制。
安定门的“失陷”让满城其余八门失去了抵抗意义,加之塔阿拜等人拿着康熙的伪诏到处蛊惑人心,令得仍坚守在宣武门的康亲王杰书、正阳门的顺承郡王勒尔谨、崇文门的多罗贝勒尚善和兵部尚书明珠等人根本控制不了局面。
在汉军八旗和周军的内外压力下,最先放弃抵抗投降的是原正白旗驻防的东直门,倒不是驻防该门的前锋营八旗兵不想死战到底,而是被临时调来的3000名镶黄旗披甲人临阵倒戈高喊着为鳌少保报仇口号强行打开了城门。
坐镇东直门的已故豫亲王多铎之子贝勒董额见大势已去,不得不领着几个亲信戈什哈仓皇向西直门窜去,意图趁乱逃出京师。
继安定门、东直门“沦陷”后,朝阳门和德胜门的京营八旗也相继大乱,前者被塔阿拜伪诏蛊惑放弃抵抗,后者虽不相信皇帝下令投降,但见满城火光四起断定已不可守,直接打开城门借着黑夜向城外逃窜。
当真是如丧家之犬般狼狈逃窜,老婆孩子统统抛诸脑后!
坐镇宣武门的康亲王杰书于悲愤之中嚎啕大哭,被王府戈什哈强行架着往皇宫奔去。
杰书一走驻防宣武门的八旗兵群龙无首,腹背受敌之下也作兽散,作乱的汉军八旗趁势打开宣武门,门外高大捷指挥的忠勇镇于一片“迎汉家大军”的号呼声中如潮水般涌入城中。
坐镇正阳门的顺承郡王勒尔谨年纪不大却是血性十足,面对部下的劝说竟是死也不愿离开城门,在其带领下四千余八旗披甲人连同护军、前锋营兵拼死抵抗作乱的汉军八旗。
攻打此门的降官、指挥新建第七镇的总兵周奎眼见宣武门已破,自己这边却仍被鞑子兵所阻,暴怒之下催逼官兵奋勇攻城。
已经攻入城中的高大捷得知相邻的正阳门仍有清军顽抗,急忙分出一支兵马配合作乱汉军八旗围攻正阳门。
至拂晓时分,守卫正阳门的清军死伤惨重,城门也终是在一片尸山血海中被周军强行打开。
年轻的顺承郡王勒尔谨被叛军围在城墙之上,见势不可为年轻的帽子王也未作他想,直接爬上垛口仰天大呼一声:“太祖太宗,孩儿尽力了!”
话音未落,纵身一跃。
竟是未当场身死,只是浑身骨头尽断,胸腔大出血。
恼于清军死守导致本部第七镇伤亡很大的总兵周奎,二话不说上前一刀斩下勒尔谨的脑袋,继而命亲兵将这年轻帽子王的首级系在红樱长枪之上挑着入城。
崇文门那边,主张放弃京师突围的多罗贝勒尚善和兵部尚书明珠等人根本控制不了局面,又见周军伙同作乱汉军攻陷了数座城门,尚善便主张弃守崇文门,带着该门数千八旗兵冲出击溃刘良佐父子南下去与安亲王岳乐会合。
此策有极大成功可能性。
因为攻城京师的周军兵力有限,此时又全部盯着满城,尚善真要领几千人正面强行突围,以刘良佐部的战斗力未必拦得住。
“我们这一走,皇上怎么办!”
忠于康熙的兵部尚书明珠拒绝突围,因为突围意味着太皇太后、太后、皇上要全部落于敌手,大清没了皇上还是大清么。
“我等可拥安亲王为帝收复京师!”
年轻时就随跟随豫亲王多铎南征北战的尚善也甚是果断,第一时间就拿出足以令诸将信服并跟随他南下的大义与号召。
安亲王岳乐是宗室有名的贤王,正当壮年的他足以担负重振大清,率领八旗将士卷土重来的大任。
“安亲王非太宗一系,焉能为天子!”
三十岁的明珠显然尚不具备“政治家”的合格素质及战略眼光,坚决反对尚善提议,要求带领崇文门守军去皇宫护卫太皇太后和皇上出逃山西。
二人争执不下,崇文门的八旗将领也因此分成两派,争到最后尚善竟是直接拔刀威胁明珠要他服从自己。
明珠却誓死不从,无奈之下尚善索性不再理会明珠,径直命令诸将打开城门随自己正面突围南下。 ↑返回顶部↑
收到周军已经攻入满城消息的帅府书办赵福源跌跌撞撞冲进了帅辕临时所在护国关帝庙,途中险些摔倒数次。
不是害怕,是激动,激动到难以自制。
安定门的“失陷”让满城其余八门失去了抵抗意义,加之塔阿拜等人拿着康熙的伪诏到处蛊惑人心,令得仍坚守在宣武门的康亲王杰书、正阳门的顺承郡王勒尔谨、崇文门的多罗贝勒尚善和兵部尚书明珠等人根本控制不了局面。
在汉军八旗和周军的内外压力下,最先放弃抵抗投降的是原正白旗驻防的东直门,倒不是驻防该门的前锋营八旗兵不想死战到底,而是被临时调来的3000名镶黄旗披甲人临阵倒戈高喊着为鳌少保报仇口号强行打开了城门。
坐镇东直门的已故豫亲王多铎之子贝勒董额见大势已去,不得不领着几个亲信戈什哈仓皇向西直门窜去,意图趁乱逃出京师。
继安定门、东直门“沦陷”后,朝阳门和德胜门的京营八旗也相继大乱,前者被塔阿拜伪诏蛊惑放弃抵抗,后者虽不相信皇帝下令投降,但见满城火光四起断定已不可守,直接打开城门借着黑夜向城外逃窜。
当真是如丧家之犬般狼狈逃窜,老婆孩子统统抛诸脑后!
坐镇宣武门的康亲王杰书于悲愤之中嚎啕大哭,被王府戈什哈强行架着往皇宫奔去。
杰书一走驻防宣武门的八旗兵群龙无首,腹背受敌之下也作兽散,作乱的汉军八旗趁势打开宣武门,门外高大捷指挥的忠勇镇于一片“迎汉家大军”的号呼声中如潮水般涌入城中。
坐镇正阳门的顺承郡王勒尔谨年纪不大却是血性十足,面对部下的劝说竟是死也不愿离开城门,在其带领下四千余八旗披甲人连同护军、前锋营兵拼死抵抗作乱的汉军八旗。
攻打此门的降官、指挥新建第七镇的总兵周奎眼见宣武门已破,自己这边却仍被鞑子兵所阻,暴怒之下催逼官兵奋勇攻城。
已经攻入城中的高大捷得知相邻的正阳门仍有清军顽抗,急忙分出一支兵马配合作乱汉军八旗围攻正阳门。
至拂晓时分,守卫正阳门的清军死伤惨重,城门也终是在一片尸山血海中被周军强行打开。
年轻的顺承郡王勒尔谨被叛军围在城墙之上,见势不可为年轻的帽子王也未作他想,直接爬上垛口仰天大呼一声:“太祖太宗,孩儿尽力了!”
话音未落,纵身一跃。
竟是未当场身死,只是浑身骨头尽断,胸腔大出血。
恼于清军死守导致本部第七镇伤亡很大的总兵周奎,二话不说上前一刀斩下勒尔谨的脑袋,继而命亲兵将这年轻帽子王的首级系在红樱长枪之上挑着入城。
崇文门那边,主张放弃京师突围的多罗贝勒尚善和兵部尚书明珠等人根本控制不了局面,又见周军伙同作乱汉军攻陷了数座城门,尚善便主张弃守崇文门,带着该门数千八旗兵冲出击溃刘良佐父子南下去与安亲王岳乐会合。
此策有极大成功可能性。
因为攻城京师的周军兵力有限,此时又全部盯着满城,尚善真要领几千人正面强行突围,以刘良佐部的战斗力未必拦得住。
“我们这一走,皇上怎么办!”
忠于康熙的兵部尚书明珠拒绝突围,因为突围意味着太皇太后、太后、皇上要全部落于敌手,大清没了皇上还是大清么。
“我等可拥安亲王为帝收复京师!”
年轻时就随跟随豫亲王多铎南征北战的尚善也甚是果断,第一时间就拿出足以令诸将信服并跟随他南下的大义与号召。
安亲王岳乐是宗室有名的贤王,正当壮年的他足以担负重振大清,率领八旗将士卷土重来的大任。
“安亲王非太宗一系,焉能为天子!”
三十岁的明珠显然尚不具备“政治家”的合格素质及战略眼光,坚决反对尚善提议,要求带领崇文门守军去皇宫护卫太皇太后和皇上出逃山西。
二人争执不下,崇文门的八旗将领也因此分成两派,争到最后尚善竟是直接拔刀威胁明珠要他服从自己。
明珠却誓死不从,无奈之下尚善索性不再理会明珠,径直命令诸将打开城门随自己正面突围南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