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5章 基于规则的秩序(2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昂撒系自然不可能从头到尾系统地解释这个到底是啥意思,尤其啥叫规则,啥叫秩序,他也就没想过让老百姓们都能听懂。
  放到这辈子的当下,1942年12月底,斯大林格勒城下,德军曼施坦因装甲集群虽然最终突围撤离,保存了实力未被歼灭,但是保卢斯第六集团军可是实实在在被干进去了好几十万人,伤筋动骨都是轻的。
  然后,在那个“规则”的问题上,斯大林就有了新的想法了。
  为什么同意葫芦小夫那个冒险激进的方案,并不是斯大林得意忘形,而是他权衡了各方面综合因素,决定拼一把,假如成功的话,莫洛托夫在和英美的谈判桌上,筹码成堆……
  甚至斯大林可以废掉他几个月前迫不得已签下字的那个“规则”。
  那个所谓的规则,就是《the atlantic charter》,《大西洋宪章》。
  (三)
  《大西洋宪章》,《the atlantic charter》。
  最开始它的全名是《美国总统和英国首相的联合宣言》。
  那是1941年8月13日,在大西洋北部纽芬兰阿金夏海湾的奥古斯塔号军舰上签下的。
  基本上可以理解为,这个所谓的“规则”,是英国的“全球霸权禅让声明”,昭告全球,世界从此进入“美国盟主”时代。
  此时,是1941年6月22日德国入侵苏联后的第50天。
  基于这个“规则”,未来将会成立反***统一战线,打败德意日***,在解除侵略国家武装之后,这个“规则”设计了成立联合国、成立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殖民地独立、自由贸易、公海航行自有……
  总之,按照上下尊卑,按照内外亲疏,把整个世界安排的明明白白。
  这个“规则”多少条,啥内容,其实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这玩意是在英美之间沟通达成的。
  英国黯然引退,美国号令天下,德意日拿来祭旗,试问天下,谁敢不从?
  苏联是目前唯一有实力的,但是,哈哈,哈哈哈哈,罗斯福大笑三声。
  1941年9月24日,苏联官宣,同意《the atlantic charter》的“基本原则”。五天之后的1941年9月29日,在莫斯科召开了苏美英三国会议,签订了英美向苏提供飞机坦克等军用物资和贷款、苏联向英美提供原料的协议。
  一系列动作紧锣密鼓推进,甚至已经把“after the final destruction of the nazi tyranny”(nazi政权最终被消灭之后)写进“规则”条款,美国仍然没有主动对德意日宣战,仍然只是提供军火物资。
  1941年12月珍珠港事件爆发之后不到一个月,1942年1月1日,英美苏中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举行会议,《联合国家宣言》签署,反***战线成立。
  基于“规则”,下面的步骤,就是敲定《联合国宪章》条款,成立联合国,一步一步推进这个“基于规则的秩序”。
  欢迎收藏,感谢推荐!
  (本章完)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