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2章 掉坑里了(6 / 11)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王新是沈飞的副厂长,虽然没接触过专业技术管理,但不耽误他拥有对飞行器敏锐的洞察力。
  真要掌握了无人机项目的股份,那未来绝对会给沈飞来个大的加油包。
  未来要多久?
  李学武不敢告诉王新,怕他哭。
  老老实实经营夕阳产业不好吗?非要挑战高难度的动作。
  说红星钢铁集团三产管理处旗下的诸多三产工业是夕阳产业也不完全对,这得分谁来讲这句话,如果是集团高层讲绝对没有问题,因为这些工业企业就是边缘化和夕阳化了。
  红星钢铁集团在过去的技改和组织架构变革过程中已经将简单的三产工业剥离出去了,本就是当包袱在经营。
  三产工业没盈利吗?
  当然不是,目前来看,红星钢铁集团所持的三产工业盈利情况非常好。
  你想吧,这些工厂所生产的生产原材料直接供应给联合工厂,不需要营销,管理还是统一的,还有所属企业的扶持,生产成本得有多低。
  既然盈利情况这么好,为啥红星钢铁集团还要把它们当包袱甩掉呢?
  生产成本低,可管理成本高啊!
  三产工业盈利的基本条件就是没有管理成本和营销成本。
  红星钢铁集团承担了这部分压力,让这些三产工业的账面看起来非常漂亮,谁来了都想拿走。
  对比管理成本,集团想要甩包袱的原因还有几个,比如说庞大的职工福利体系,日益完善的组织架构排斥等等。
  最关键的是,这些三产工业已经完成了当初组建他们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红星钢铁集团已经从三产工业发展起了专业厂,比如说五金厂、食品厂等等,不需要再另养三产工业了。
  再比如说汽配系统工业,以前红星钢铁集团准备建厂的时候是怕被限制零部件,这才组建了自己的汽配厂。
  现在不用了,钢汽已经成长起来了,钢城市工业跟进的更积极,已经在附近建立了集成化汽配生产工厂,专供给集团所属的汽车零部件供应链。
  京城这边的汽配工业就有点鸡肋了,如果有冤大头接手自然是好的。
  李学武还是有点良心的,他没有使劲坑对方,这些三产工业至少能给沈飞带来超过塔东机场本身的价值回报。
  只不过回报的时间有点长,但总比他们盲目投资把钱都亏了要好吧?
  你就说,李学武这么做贴心不贴心,上哪找这样的良心合作伙伴啊。
  毕竟红星钢铁集团与沈飞接下来还要继续合作的,不能一下子坑太死了。
  人缘都走尽了,下次谁还敢跟他们做生意,
  至于说塔东机场,那才是个大坑。
  不过红星钢铁集团还没决定是否引入外资参与经营,毕竟机场算不上高回报率项目,至少现在是这样的。
  引入外资有好处,也有弊端。
  好处是更快地掌握资源,提升机场的服务水平与航运能力。
  弊端是影响力和管理权被削弱,未来可能出现扯皮的现象。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