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5章 走?还是不走?(3 / 11)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刚想到了什么,吕源深轻声请示道:“这两款车还没有定型生产。”
  “拉过去,但要拉回来。”
  李学武微微眯起眼睛,看着他强调道:“好东西不怕卖,这两款车型该展示就得展示,就叫概念车。”
  “概念车?”吕源深瞪了瞪眼睛,疑惑地问道:“啥叫概念车?”
  “概念车就是定型前还处于设计研发阶段的理念车型。”
  李学武简单介绍道:“钢汽已经走在了全国车企的前列,你们作为钢汽的管理者,思维模式要跟上,还要注意加强学习啊,落后就要挨打。”
  ——
  “其实海狮最应该做工具车进行定位销售。”
  在回冶金厂的路上,同李学武在一台车上的邝玉生讲道:“救护车、押运车、警用车等等,非常合适。”
  他双手交叉着放在小腹前,转头对李学武讲道:“出口海外更应该注重车型的第一感官和应用分类。”
  “嗯,你说的很对。”
  李学武点了点头,说道:“单从这款车的设计和研发思路看,做工具车确实是对的。”
  “但你有没有考虑过环境因素?”他转头看向邝玉生讲道:“淮南为橘,淮北为枳,车怎么用还看人。”
  “你可能不了解东南亚的汽车应用市场和环境,这种十几人的小客车不仅仅能用作通勤工具车使用。”
  他只讲到了这里,没再往下详细展开地介绍,懂的都懂嘛。
  邝玉生也是随口提起,他不是钢汽的一把,哪里会在意太多这个。
  话题很快转到了冶金工业和轧钢工业,他提到了今天报纸上提到的攀钢基地。
  “三线建设确实有力度。”
  李学武赞叹道:“攀钢公司是哪年开始建设的?六五年?”
  “嗯,六五年开始建设。”
  邝玉生点点头介绍道:“钢铁基地实际上是从64年下半年开始的。”
  有些人可能不理解,为啥中原有现成的钢铁厂不发展,偏要跑到川省大山里去建新的钢铁厂。
  这么说吧,此时我们面临群敌环伺的局面,连喂不熟的白眼狼都敢跟咱们呲牙。
  考虑到钢铁工业对国家发展的核心地位,以及东南沿海和北部边疆地区可能面临的敌人轰炸威胁,国家决定在川省攀枝建设新的钢铁厂,以分散重要工业基地的风险。
  要知道啊,这个地方不是胡乱选的,攀枝及其周边地区,包括西昌的米易、会理、会东、德昌、盐边、盐源、冕宁、喜德,蕴藏着丰富的钒钛磁铁矿资源。
  这一自然优势,加之攀枝独特的地缘条件,使得该地区成为三线建设中的理想选址。
  这里靠近山脉,易于分散和隐蔽,完全契合了三线建设的布局原则。
  最终,钢铁厂的厂址被选定在金沙江北岸的弄弄坪一带,以确保在潜在战争风险下,能够有效地保障工业基地的安全与稳定。
  “那里的钒钛资源太丰富了。”
  邝玉生微微摇头感慨道:“说攀枝是坐落在铁矿石上的城市也不为过,真不敢想象就地取材对钢铁工业是多么幸福的事。”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