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5章 走?还是不走?(7 / 11)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邝玉生自信地讲道:“再等十年也算全国前排位置,更何况还有技术迭代更新政策呢。”
  “你飘了啊,老邝。”
  李学武再一次拍了拍他的膝盖,道:“听我的,准没错,最近两年海外的铁矿石和煤炭进不来了。”
  ——
  11月4日,李学武正式敲定了钢城疗养院的选址和建设工程计划。
  他在上报给集团的意见中强调了集团职工四季疗养的需要和重要性。
  职工疗养政策算是福利待遇的一种,后世企业牛马可能没听说过这种待遇,其实很早就没有了。
  最有名的就是北戴河了,相当于毛子的克里米亚,李学武是要在钢城建设属于红星钢铁集团的“索契”。
  为什么这样说?
  因为钢城也有丰富的温泉资源,秋冬享受温泉疗养实在是不可多得的体验,在拥有建设资源的条件下,集团还是要舍得这笔钱的。
  当然了,全国工业企业也不止红星钢铁集团一家建设了属于自己的疗养院,只要职工人数足够需要,有足够的资本建设,就可以申请开建。
  红星钢铁集团已经在津门滨海建了一座度假区,不过那是为了商业准备的,每年都有港城直达客船停靠。
  钢城这一处山区温泉疗养院则是对内服务的。
  这里说的对内不是对集团内部,而是原则上对国内服务。
  在决定和考察建设疗养院之初,李学武就同李怀德等人来千山地区多次考察,甚至还在山上住过几晚。
  到底是直接购买具有产权的历史古迹,还是开荒新建,李怀德把这个问题留给了来钢城上任的李学武。
  李学武到了钢城以后根本顾及不到这个工作,别的都忙不过来。
  直到业务工作理顺了,这才看了办公室提交上来的考察报告。
  其实是李学武没时间,不是项目组没时间,就在他忙其他事的时候,项目组已经把基础工作做好了。
  地质勘探、安全考察、项目计划、工程设计、交通保卫等等。
  李学武看到的是一份准备多时的总体方案,所以才能很快敲定下来。
  至于说他前几天去山上那一趟,谁又能判定他只是去玩的呢。
  准备悄然离开钢城的北方工业报记者刘红梅就是带着这种不甘走的。
  她是在报纸上写李学武玩物丧志,可没想到反手就被打了脸。
  不过实事求是地讲,她还是很佩服李学武为人处世的能力。
  她本想悄悄离开,但在招待所前台退房的时候王亚娟出现在了大厅。
  “你是来找我的?”
  “不,我是来送你的。”
  王亚娟很坦然地回答了她的问题,微笑着说道:“秘书长今天走不开,特意叮嘱我来送您去火车站。”
  她示意了门口的高级轿车,微微点头说道:“车都已经准备好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