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章 期待(2 / 3)
只为提升这样的美事自然别想了,恐怕现在的职位都有些保不住。
“这学好什么叫做学好啊,有这个标准吗?”陶建臣有些茫然的看着孙成方。
孙成方对他说的东西,虽然没什么高深的体会和思想,但是就因为这样朴实无华却实在的告诫,陶建臣真的听进去了。
果然高建武的一片苦心没有白费。
钢铁行业一系列的问题,都暴露出来基础薄弱,强行在一种低水平上拼凑起来的产能如同浮沙建塔,稍微有什么变故就会坍塌!
高建武看过了,从钢铁行业暴露出来的问题,每一个都关联广泛,不少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方式就可以解决,治标不治本在钢铁行业根本行不通。
就像在十大研究所中一样,高建武现在从来不会对任何一个研究所团队发布进度计划要求,他们自己会以一种忘我的精神投入在研究工作中,高建武对于他们的要求,反而是要求一周确保必须有多少小时的休息时间,来保护他们的健康!
比如如何有效提高高炉的利用系数,我们现在就没有什么可以执行的解决方案。甚至都没有多少提高利用系数的设想和思路。
当然,哪怕是年轻苗子,也是生产线上干过5年以上的技术培养对象,起码都有初中毕业以上的文化水平,其中一半还有高中文化。
所以高建武专门对马少成交代了这样的操作方法。
“孙工程师,这么高的目标,我们真的能达到吗?上面对我们的要求是不是太高了?”陶建臣弱弱的问道。
要知道他们都是公交派出去学习的,身上带着任务,如果完不成的话,对于他们来说肯定是有一定的惩罚。而且现在给了这么好的一个机会,摆明学成回去以后职位上面将会有一个大幅的提升,但是如果学不成那么好事就变成坏事了。
所以十大研究所成绩惊人,根据高建武爆装出来的技术指引,很多都进入到了原型试制的程度。
孙成方一看他的样子就知道没有好好的领会高建武讲话的精神。于是耐着性子给他说道。“按照部里面的要求,我们至少要达到现在我们去学习的匹兹堡梅隆钢铁厂技术指标水平,具备自主建设和运营500立方米高炉的技术能力。
“嘶!”陶建臣倒吸了一口凉气。
当然对于陶建臣这类年轻人来说,他们入行的时间还不长,只有几年的时间。现在他们还只是在学习成长的阶段。所以对这一切感触还不够深,现在对于出去留洋,只有兴奋而没有落差。
“小陶,你说的这些问题上面已经有所安排了,在我们去的地方都安排了翻译。让我们可以随时同洋人进行正常的交流,但是怎么学会问问题,高部长同我们讲了很多技巧和方法,别说你没有记录啊。”孙成方看着陶建臣说道。
等着这批骨干学成回来,高建武决定哪怕是费再高,也要从高炉的重构开始,进行深度的技术改造,把高炉水平提升到本世纪二十年代以上,从落后半个世纪,到落后二三十年,至少也要追上来一大步才行。
孙成方语重心长的说道。
只不过这些年轻的苗子,他们都是来自于某一个固定的岗位,对于钢铁厂的很多方面了解并不太深入,如果不趁这个机会对他们进行一些培训,他们成长的速度恐怕要大受影响。
现在大力发展钢铁工业,高建武这才发现缺过的课程,那是一点不少必须再补上才行!
原本他有了几种特殊合金钢铁满足了军工的需求后,毕竟那些有直接的工艺流程说明和材料配方,实现起来虽然有难度,但是难度也不大。
“小陶,高部长讲话的时候,你是真没听啊。高部长说过了,要正视我们同世界钢铁行业技术上巨大的差距,但是也要看到我们弯道取直快速赶上的机会。
钢铁行业发展前面的坑洋人都已经试错试过了,我们现在直接学习最新的结果,这样就避免了很多无谓的弯道,对于我们赶上国外先进水平是很有优势的。
临行前,给大家增强一下使命感,强化一下学习的方法,这些东西虽然短时间内不可能所有人都接受下来,但是总会有人先学习领悟,那么这群人中也就是有了领头羊,这样他们的学习就会有组织有计划开展起来。
在这个时代,高建武非常需要这样的团队来进行技术学习。
“小陶,你这种态度要不得的。尤其是我们到了美洲更是要每天学到的东西都要记录出来,遇到的问题也要写出来。而且学习的很多东西不仅仅是自己一个人私下的学习,还要与同事多交流沟通,互相讨论启发。
而是采取固步自封,只是在钢铁厂内部低水平自循环。也没有投入什么人手去研究技术的进展,这样怎么可能取得大的技术进步?
“道理虽然是这个道理,但是这个进步的指标要求,实在是太高了,高部长这也太高看我们这些人了吧,我们出去,语言还不通呢?怎么学习人家的技术?”陶建臣被孙成方这些话打击到了。
我们要形成一个学习的团队,不断把学习到的东西沉淀下来,记录到我们的笔记本形成我们钢铁行业的知识和经验,按照高部长的说法,我们钢铁行业的技术底子很薄,在这方面我们极少有什么技术经验,而只是很多的教训和问题。 ↑返回顶部↑
“这学好什么叫做学好啊,有这个标准吗?”陶建臣有些茫然的看着孙成方。
孙成方对他说的东西,虽然没什么高深的体会和思想,但是就因为这样朴实无华却实在的告诫,陶建臣真的听进去了。
果然高建武的一片苦心没有白费。
钢铁行业一系列的问题,都暴露出来基础薄弱,强行在一种低水平上拼凑起来的产能如同浮沙建塔,稍微有什么变故就会坍塌!
高建武看过了,从钢铁行业暴露出来的问题,每一个都关联广泛,不少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方式就可以解决,治标不治本在钢铁行业根本行不通。
就像在十大研究所中一样,高建武现在从来不会对任何一个研究所团队发布进度计划要求,他们自己会以一种忘我的精神投入在研究工作中,高建武对于他们的要求,反而是要求一周确保必须有多少小时的休息时间,来保护他们的健康!
比如如何有效提高高炉的利用系数,我们现在就没有什么可以执行的解决方案。甚至都没有多少提高利用系数的设想和思路。
当然,哪怕是年轻苗子,也是生产线上干过5年以上的技术培养对象,起码都有初中毕业以上的文化水平,其中一半还有高中文化。
所以高建武专门对马少成交代了这样的操作方法。
“孙工程师,这么高的目标,我们真的能达到吗?上面对我们的要求是不是太高了?”陶建臣弱弱的问道。
要知道他们都是公交派出去学习的,身上带着任务,如果完不成的话,对于他们来说肯定是有一定的惩罚。而且现在给了这么好的一个机会,摆明学成回去以后职位上面将会有一个大幅的提升,但是如果学不成那么好事就变成坏事了。
所以十大研究所成绩惊人,根据高建武爆装出来的技术指引,很多都进入到了原型试制的程度。
孙成方一看他的样子就知道没有好好的领会高建武讲话的精神。于是耐着性子给他说道。“按照部里面的要求,我们至少要达到现在我们去学习的匹兹堡梅隆钢铁厂技术指标水平,具备自主建设和运营500立方米高炉的技术能力。
“嘶!”陶建臣倒吸了一口凉气。
当然对于陶建臣这类年轻人来说,他们入行的时间还不长,只有几年的时间。现在他们还只是在学习成长的阶段。所以对这一切感触还不够深,现在对于出去留洋,只有兴奋而没有落差。
“小陶,你说的这些问题上面已经有所安排了,在我们去的地方都安排了翻译。让我们可以随时同洋人进行正常的交流,但是怎么学会问问题,高部长同我们讲了很多技巧和方法,别说你没有记录啊。”孙成方看着陶建臣说道。
等着这批骨干学成回来,高建武决定哪怕是费再高,也要从高炉的重构开始,进行深度的技术改造,把高炉水平提升到本世纪二十年代以上,从落后半个世纪,到落后二三十年,至少也要追上来一大步才行。
孙成方语重心长的说道。
只不过这些年轻的苗子,他们都是来自于某一个固定的岗位,对于钢铁厂的很多方面了解并不太深入,如果不趁这个机会对他们进行一些培训,他们成长的速度恐怕要大受影响。
现在大力发展钢铁工业,高建武这才发现缺过的课程,那是一点不少必须再补上才行!
原本他有了几种特殊合金钢铁满足了军工的需求后,毕竟那些有直接的工艺流程说明和材料配方,实现起来虽然有难度,但是难度也不大。
“小陶,高部长讲话的时候,你是真没听啊。高部长说过了,要正视我们同世界钢铁行业技术上巨大的差距,但是也要看到我们弯道取直快速赶上的机会。
钢铁行业发展前面的坑洋人都已经试错试过了,我们现在直接学习最新的结果,这样就避免了很多无谓的弯道,对于我们赶上国外先进水平是很有优势的。
临行前,给大家增强一下使命感,强化一下学习的方法,这些东西虽然短时间内不可能所有人都接受下来,但是总会有人先学习领悟,那么这群人中也就是有了领头羊,这样他们的学习就会有组织有计划开展起来。
在这个时代,高建武非常需要这样的团队来进行技术学习。
“小陶,你这种态度要不得的。尤其是我们到了美洲更是要每天学到的东西都要记录出来,遇到的问题也要写出来。而且学习的很多东西不仅仅是自己一个人私下的学习,还要与同事多交流沟通,互相讨论启发。
而是采取固步自封,只是在钢铁厂内部低水平自循环。也没有投入什么人手去研究技术的进展,这样怎么可能取得大的技术进步?
“道理虽然是这个道理,但是这个进步的指标要求,实在是太高了,高部长这也太高看我们这些人了吧,我们出去,语言还不通呢?怎么学习人家的技术?”陶建臣被孙成方这些话打击到了。
我们要形成一个学习的团队,不断把学习到的东西沉淀下来,记录到我们的笔记本形成我们钢铁行业的知识和经验,按照高部长的说法,我们钢铁行业的技术底子很薄,在这方面我们极少有什么技术经验,而只是很多的教训和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