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章 和谈破裂(2 / 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金士衡出身名门望族安东金氏,是高丽王朝名臣金方庆的玄孙,曾祖金恂官至判三司事,祖父金永煦官至佥议政丞,嗯,也就是高丽的宰相,他的父亲金蒇官也官领三司事。
  可以说,从他这辈往上数,三代都是宰相或者准宰相级别的。
  所以,金士衡也理所应当地凭门荫入仕,然后在恭愍王时由莺溪馆直累迁监察纠正、考功散郎,禑王时由司宪执义累迁开京尹,昌王时外放交州江陵道都观察使,负责量田。
  按照任用的规矩,这种背景通天的人外放封疆了以后,就要调回中枢了,所以在大明的洪武二十二年九月,回中枢任同知密直司事。
  恭让王即位后,金士衡调任密直使兼大司宪,不久改任知门下府事,仍兼大司宪,而郑梦周遇刺两天后,金士衡就被提拔为三司右使,然后升三司左使。
  李成桂篡位后任命他为门下侍郎赞成事、兼判尚瑞司事、兼兵曹典书、鹰扬卫上将军,封上洛君,在开国功臣位次里金士衡排名第三,仅次于裴克廉和赵浚。
  不过,别看金士衡如今跟赵浚一起在开京主持朝政,但实际上金士衡跟李成桂并不是一路人,对于李成桂而言,他更多是想借重金士衡的家门贵显地位清高。
  或者说,这是千金买马骨。
  金士衡是最顶级的士大夫家族出身,有这样的人在他的新政权效力,李成桂在这些士大夫群体里就有了一定的被认同感。
  而金士衡之所以愿意为李成桂效力,一方面是保存家族,另一方面也是贪图权力。
  但是因为金士衡并非李成桂嫡系,只是合作伙伴,所以金士衡虽然与赵浚一起执政,但实际上都是赵浚在处理政务,金士衡美其名曰“以宽简济之”,实际上事事听从赵浚,无所可否,不过是个“点头翁”罢了。
  所以,金士衡是这些旧贵族可以争取的对象。
  而且按照金士衡这种为了保存家族无所不用其极的性子,明军来了,他对李成桂还会保有几分忠心呢?
  “可行。我与他是同族,由我去劝说。”
  金姓贵族点头赞同,他手指轻轻敲打着桌面,似乎在思考着细节:“而且,我们还需密切关注开京内外的民心所向,利用舆论造势,让更多的人看到李成桂的暴政。”
  这句话其实也没毛病,因为李成桂的统治,确实没给开京的百姓带来什么好处,反而不断地征战和催收粮食,让百姓苦不堪言一冬天过去,开京不知道冻死多少人,又饿死多少人。
  “自古得民心者得天下,李成桂或许能靠武力镇压一时,但若失了民心,明军又要来了,他能坐稳多久?”
  “那么,关于恭让王世子的事情,我们该如何把握?”一个声音突然插入,打破了室内的沉默。
  “世子,是大明手中的一张王牌。”
  “但对于大明来讲,他也是一把双刃剑,用得好,可以振奋人心,用得不好,则可能对大明不利。”
  “所以未来大明不会把所有的宝都压到世子身上,还是会收拢一批亲明派,来安插在庙堂里。”
  此言一出,室内顿时陷入了沉思。
  大明,既是保护伞,也可能是枷锁。
  但不可否认的是,大明的支持对于当前的高丽局势至关重要。
  “与大明接触需谨慎行事。”崔姓老者沉吟道,“也要准备好应对大明可能提出的条件和要求。”
  夜色渐深,人陆续出来,密室的门再次被悄悄关上,只留下昏黄的烛光在黑暗中摇曳,旋即被吹灭。
  与此同时,李成桂在开京的宫殿内,他也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不仅战败的阴影笼罩在他心头,而且朝堂上的暗流涌动更让他如坐针毡.李成桂很清楚,他必须迅速采取措施稳定局势,否则,一旦朝中势力暴起发难,明军还没到,他的地位就将马上变得岌岌可危起来。
  于是,李成桂秘密召见了自己的心腹将领和谋士,商讨对策。
  “此次战败,责任在我。”李成桂的声音低沉而坚定,“但高丽不能因此一蹶不振。我们必须尽快恢复元气,准备下一次的战斗。”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