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8章 从龙之功,谁不想要?(1 / 4)
第768章 从龙之功,谁不想要?
时间悄无声息,很快来到了九月二十六日,此时此刻,在港岛,在亚洲,甚至在全球,诸多华人和各国政要都在关注着今天的要闻。
因为今天,关于港岛的前途问题最终明确。
很快,当大会堂的签字笔落下的那一刻起,新闻立刻如同风暴一般席卷了全世界。
所有关注港岛前途命运的华人都知道了,港岛,将在九七年正式回归。
而这个消息,也让港岛的民众彻底松了口气,即便这个声明只是一个草案,而不是最终的声明,但是毫无疑问,它的出现,代表着两国实质性的谈判已经结束。
原本一直担心会不会发生战争的港岛民众,终于彻底的放心了,声明草案一出,也就意味着战争的阴云烟消云散。
但是同样,对于很多一直还抱有侥幸心理的人来说,这个声明,彻底击碎了他们心中的期待,一部分人开始收拾东西,准备离开了。
但是也有更多的人,开始准备大展拳脚。
比如说嘉道理家族。
当联合声明草案发布的第二天,李长河便在办公室里,接到了嘉道理家族的电话。
很快,米高嘉道理便步履匆忙的来到了李长河的办公室。
“米高,什么事情,让你这么着急?”
看到米高的神态,李长河笑着打趣说道。
米高叹了口气:“维克,你不要在这装糊涂,还能有什么事?当然是核电站的事情了。”
大亚湾核电站的事情,一直是嘉道理家族的心结,毕竟他们的电力版图业务占据了港岛的大部分,现在面临电力缺口,核电是他们最优的选择。
否则,他们要大面积的升级发电厂,这投入的成本,可比李长河旗下的港灯南丫岛那边的电厂大多了。
也因此,这两年,嘉道理家族事实上一直在为此事奔波。
而在李长河的介入下,国内其实早就通过了大亚湾核电站的审批,但是通过归通过,电力这种涉及到基础民生的东西,事实上是两边谈判的一张王牌。
所以项目审批是通过了,但是怎么实施,这就有讲究了。
李长河也不着急,从他知道京城要在谈判中打电力这张牌的时候,他就知道,在谈判结果没有落地之前,核电站是绝不会正式推进的。
李长河甚至猜测,前世李加诚之所以能收购港灯,恐怕也有这方面的原因。
国家是不可能允许把电力这种涉及民生的基础行业都交到英国人手里的,要知道当时的港灯,可是在怡和的手中。
李加诚突如其来的收购港灯,汇丰一口气掏出29亿港币支持,这绝不是单纯的靠沈弼和李加诚的关系,李长河现在知道,这背后一定有更深层次的博弈。
毕竟时间上太巧妙了,李加诚85年1月22日收购了港灯,很顺利,然后85年1月26日,两边合营的核电公司就正式在工商部门登记了,合营公司的成立,也代表着核电站正式进入了建设周期。
两者前后只差了四天的时间。
虽然表面上看,李加诚的港灯跟嘉道理家族和国内联营的核电没有丝毫的联系,但是从国计民生的角度来看,港岛的电力系统却是彻底的从以怡和和汇丰为首的英资手中。
嘉道理家族虽然也是英国籍,但是他们不是盎撒人,而是巴格达犹太人,而且嘉道理家族过去几十年频频向国内示好,两弊相较取其轻,或许这也是嘉道理家族的运气。
而这一世,港灯早就落在了李长河的手中,国内在这一点上,对港督府那边占据了很大的优势,李长河不知道,国内是否有了其他的条件。
难道是因为有了变故,所以米高着急了? ↑返回顶部↑
时间悄无声息,很快来到了九月二十六日,此时此刻,在港岛,在亚洲,甚至在全球,诸多华人和各国政要都在关注着今天的要闻。
因为今天,关于港岛的前途问题最终明确。
很快,当大会堂的签字笔落下的那一刻起,新闻立刻如同风暴一般席卷了全世界。
所有关注港岛前途命运的华人都知道了,港岛,将在九七年正式回归。
而这个消息,也让港岛的民众彻底松了口气,即便这个声明只是一个草案,而不是最终的声明,但是毫无疑问,它的出现,代表着两国实质性的谈判已经结束。
原本一直担心会不会发生战争的港岛民众,终于彻底的放心了,声明草案一出,也就意味着战争的阴云烟消云散。
但是同样,对于很多一直还抱有侥幸心理的人来说,这个声明,彻底击碎了他们心中的期待,一部分人开始收拾东西,准备离开了。
但是也有更多的人,开始准备大展拳脚。
比如说嘉道理家族。
当联合声明草案发布的第二天,李长河便在办公室里,接到了嘉道理家族的电话。
很快,米高嘉道理便步履匆忙的来到了李长河的办公室。
“米高,什么事情,让你这么着急?”
看到米高的神态,李长河笑着打趣说道。
米高叹了口气:“维克,你不要在这装糊涂,还能有什么事?当然是核电站的事情了。”
大亚湾核电站的事情,一直是嘉道理家族的心结,毕竟他们的电力版图业务占据了港岛的大部分,现在面临电力缺口,核电是他们最优的选择。
否则,他们要大面积的升级发电厂,这投入的成本,可比李长河旗下的港灯南丫岛那边的电厂大多了。
也因此,这两年,嘉道理家族事实上一直在为此事奔波。
而在李长河的介入下,国内其实早就通过了大亚湾核电站的审批,但是通过归通过,电力这种涉及到基础民生的东西,事实上是两边谈判的一张王牌。
所以项目审批是通过了,但是怎么实施,这就有讲究了。
李长河也不着急,从他知道京城要在谈判中打电力这张牌的时候,他就知道,在谈判结果没有落地之前,核电站是绝不会正式推进的。
李长河甚至猜测,前世李加诚之所以能收购港灯,恐怕也有这方面的原因。
国家是不可能允许把电力这种涉及民生的基础行业都交到英国人手里的,要知道当时的港灯,可是在怡和的手中。
李加诚突如其来的收购港灯,汇丰一口气掏出29亿港币支持,这绝不是单纯的靠沈弼和李加诚的关系,李长河现在知道,这背后一定有更深层次的博弈。
毕竟时间上太巧妙了,李加诚85年1月22日收购了港灯,很顺利,然后85年1月26日,两边合营的核电公司就正式在工商部门登记了,合营公司的成立,也代表着核电站正式进入了建设周期。
两者前后只差了四天的时间。
虽然表面上看,李加诚的港灯跟嘉道理家族和国内联营的核电没有丝毫的联系,但是从国计民生的角度来看,港岛的电力系统却是彻底的从以怡和和汇丰为首的英资手中。
嘉道理家族虽然也是英国籍,但是他们不是盎撒人,而是巴格达犹太人,而且嘉道理家族过去几十年频频向国内示好,两弊相较取其轻,或许这也是嘉道理家族的运气。
而这一世,港灯早就落在了李长河的手中,国内在这一点上,对港督府那边占据了很大的优势,李长河不知道,国内是否有了其他的条件。
难道是因为有了变故,所以米高着急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