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6章 研发模式的差别(2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这个……估计要两……一年左右吧。”
  “太久了。”康驰摇了摇头,“科技部不是给你们配上了我们的设计系统吗?哪怕轨道飞行器确实有些复杂,以这系统的协调设计能力,也不应该上一年……甚至两年吧?”
  听到康驰质疑自己的效率,符院士脸上有点挂不住了,当即反驳道:“虽然你们那设计系统确实能大大提高设计效率,但轨道飞行器又不是玩具,咱们既没经验也没参考,必须反复验证实验,一年的时间已经很紧迫了,咱们搞研发也不能一味追求速度,不然出现缺陷发生了事故谁来负这个责任?”
  呃……
  缺陷?
  开玩笑,
  康驰还能让有缺陷的火箭发射么?
  能用系统开挂的他,字典里就没有缺陷两个字!
  “我来负责!”康驰直接说道,“您放心吧,在我们这只要是按照正常流程走,就不存在追责的问题,真要出了问题最重要的是找到问题,然后解决它,绝对不会只看结果,而且我们一开始也不搞载人的,万一出事也只是正常的商业实验损失,没您想得那么严重。”
  听到康驰这么说,符院士的表情不禁稍微缓和了一点,但态度还是很坚决地说道:“其实倒也不完全是谁负责的问题,主要是怕闹笑话,影响了咱们航天事业的形象……”
  听完符院士的话,康驰不禁愣了愣,很快就明白了他的顾虑。
  像符院士这样的老航天人,对航天器的设计缺陷绝对可以说是零容忍,稳扎稳打的作风,更是从华国航天成立以来就始终贯彻在整个系统骨髓里的。
  这其实主要还是近代的屈辱史,导致我们的自信心长期不足,认为失败就会让国际笑话,从而更看不起咱们,
  所以华国的老科学家们通常都憋着一口气,无论做什么都想要一鸣惊人,对失败的容忍度非常低。
  我们很少能看到华国航天发射失败的新闻,而国外航天发射失败的案例则比比皆是,
  这绝对不是所谓的舆论管控,
  毕竟火箭这么大的东西,只要发射了全世界都能看到,根本管控不了。
  造就这个差异的主要原因,就是大家在研发理念和模式上的根本差别。
  西方一直鼓励冒险,喜欢玩刺激,像spacex更是秉承着“快速试错、快速迭代”的互联网思维,隔三差五炸火箭就跟闹着玩似的,不但搞得大家都习以为常了,连他们自己也隐隐有点以炸箭为荣了……
  反正炸了就是试出了错,下次就能避免,就是在进步的证明。
  从他们的成长速度上来看,其实这种模式可能多少还是有些作用的。
  (本章完)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