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文史之师(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渚临谵被阿宁说得有些糊涂,复又问:“伽罗王既然答应让商雍与恒盛接轨,咱们也该安排回去的事了。”
  毕竟两国正式接洽才是商道接轨的基本条件,大渊那边还需要一番筹划,新帝上任,朝中多有变动,商行司亦然,而且他们也不知苏瓷对于阿宁为大成建商雍一事会是怎样的态度。
  闻此,阿宁将账目合上,道了一句:“快了。”
  阿宁的这句话并非凭空而谈。只因文氏派去立国挑战荟山海文辩的门人经过多番辩论,最终止步于第二轮,无缘终辩。文氏的人就连时家的文仆都未胜过。这个结果自然不能令文氏满意,那日,文氏的队伍高调出行,今日却只是拿了一个上不上下不下的结果回来,文永昌如何满意。
  但对于文氏的败北,大渊坊间却没多少嘲笑之声。大渊向来以文史一道渊厚的底蕴为傲,文氏是大渊近代屈指可数的文史大家,文氏的败北无疑是给了大渊文士一个响亮的耳光,虽然也不乏有人高唱文氏的没落,但在文辩一事上,大渊众文人学士的态度倒是大体一致,便是要与那时家后人再辩一场。
  天光迷人,冬日午后的阳光显得格外的珍贵,风华殿的小朝会今日晚了些,新帝看着吵得面红耳赤的群臣,浅笑道:“今日时候已晚,不如诸位就在此处用膳吧。”皇帝留群臣小宴,这是大渊立国以来的头一遭。各人一番矮席,御厨今日做的是翠丝蒸鱼,鱼肉鲜嫩,翠丝脆口,这道菜吃得讲究,众人皆闭口不言,默默品尝。
  苏瓷看了一眼群臣碗里的鱼膳很快见底,便知今日的菜肴还算和他们的胃口。
  今日这一餐恰到好处,众人虽因味美而多进了几口,但因御厨在量上的把控得当,也不至于积食。午后的天光正亮,众人吃得舒坦,心情自然不错。此时,苏瓷抬眼,看向群臣,问道是否吃好。众人连连点头,只道宫中膳食美味。
  见这群言臣吃饱喝足,苏瓷敛了眉目,提起此前众人颇有争议的百子堂拨款一事,苏瓷欲增加两成预算,在偏远地区也能设堂,但言官认为偏远之地人口稀少,在那里立堂颇有些浪费了。此时饭饱之后,苏瓷再次提出此话,一众人不由苦笑,这饭果然不是白吃的。
  鱼肉鲜美是以礼敬,鱼刺繁杂是以闭口细嚼。皇帝之意以一道菜传递地分毫不差,众人明白,新帝对学问的看重,不肯放弃任意一个大渊子民,是而用一道菜点拨,以礼敬的态度愿他等就此闭口,勿再多言。因而这一顿饭后,众人垂首赞同新帝,不再对此多言。饶有那么一两个仍旧不懂的木鱼脑袋也不打紧了。
  待众人离去,冼九黎复才将近日坊间的一些传言讲与苏瓷听。
  近来,坊间欲再次挑战时飞白文辩,但大渊学士中文采高盛之人大多入朝为了官,不便出战,而清流一派又多善辞藻,对古经不甚熟悉,因此不少人将目光看向了已然归老的文老太傅。
  自然以老太傅的辈分犯不着去与那时家后人辩文,但他们希望此战能有老太傅的指点。根据众人的揣测,那时飞白的身后定然也有高人在,因此众人不愿在此处吃亏,定要准备充分再去一战。
  “老师答应了?”
  冼九黎笑道:“那群士子一起去拜访文府,倒是将老太傅哄得开心,当下便答应了。”
  文氏经历清流之争后,再次被众文士抬作文史楷模,文老太傅自然高兴,因此定了日期,与众人讲一讲这古经典籍。
  闻此,苏瓷却敛了眉目,大渊文道畅行多年,这三十载来,说到文史,却还得依靠一名老者,足见从前的做法有诸多局限。即便文氏之内,亦再未能出一人能有当年文老太傅独身下淮南,遨游边陲讲学的气魄。而这也是苏瓷决心破除门第之见,让学问能在大渊遍地开的原因。
  “对了,你今日若得空,将那幅画送去给老太傅吧,让他顾着点自己的身子,别过度操劳。”
  苏瓷扬了扬下巴,冼九黎顺着看了过去,只见光影斑驳的梨木架上,放着许多的卷轴,他起身走了过去,几番尝试才取到苏瓷所说的那副。
  “田居图?”
  文老太傅虽已归老,但当年是因文氏过盛,为防厉帝疑心,他才提前归老,论年岁也只比张相等老臣年长几岁,何至于用此图提醒他颐养天年?
  见苏瓷不再理会自己,冼九黎收拾好卷轴便低身退下,索性当下去了一趟文府,将东西转达。
  文府内,老者看着文仆展示的画卷,这是一幅山居田园图,画者并不知名,观其笔触也不够老练,但看卷纸倒是有些年岁了,这种画卷寻常藏家不会收,看样子是新帝自己收来许久,却为何在此时送给了文老太傅?
  文永昌到的时候,老者已然在观此画,他上前看了看那画,也未看出来什么究竟。
  “君上这是什么意思?”文永昌问道:“难道是让您不要参与近日的文辩之事?”
  不过一个民间文辩,苏瓷哪里会闲到连这件事都要管,既然他能说出让文氏以身作则这样的话,便不会阻止文氏,那今日这画卷又是了哪般?
  “敦帝之时有一名臣,书法一道颇有造诣,荣耀一生而后归老,作了田居图一幅,画的正是一生圆融的自己最后享得人间清福。只是原画已毁,后多有人模仿其意。”
  皇帝赐画该是此祝福之意,原本老太傅也早该享此清福。想到自己这把年纪还要替子孙去争荣耀,老太傅又深叹了口气。
  “文氏这三十年虽说独揽文教一脉,但却并未培养出像样的人才,遇上此等事还要我这把老骨头插手……”
  说到此处,文永昌不由低了低头,此前他安排文氏门人参与文辩却最终落败一事已然被老者劈头盖脸骂了一顿,现在他哪里敢吱声。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