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6章 从ICU到KTV(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何小朋这人有一个好处就是善于学习,听劝,当公司出现危机之时,他能够第一时间找同行听取意见,其实就已经很难得了。
  除了g9惹下大麻烦之外,小朋的管理层也正在经历动荡,联合创始人夏恒辞任执行董事,专注于产品研发,从这个月开始生效。
  g9的失败,其实就是管理层问题的暴露,这样的方案是怎么会拿到正式发布会上的,又是如何通过的,内部改革已经是势在必行了。
  而没有了王风英的何小朋,又将如何应对内部的改革?
  “那么就只能尽快推出g系列的新款车型了,g6看样子要提前上市了。”
  何小朋也知道g9的失利,想要在短时间挽回口碑太过于困难,之所以这么一问,无非还是内心存有奢望。
  g系列是小朋的suv车型,任何一家新势力品牌,想要立足市场,suv车型有所突破是最为关键的,这一点上,不得不佩服菊以及余大嘴,眼光真的很毒辣。
  深度赋能的赛力斯,两款车型都非常的成功。
  g3,g6,g9是小朋g系列目前计划当中的三款车型,从命名来看,能够看到各自的定位,g9不行,就只能推出g6了,这是最好的“替代品。”
  “也不用那么的着急,时间还是有的,还是要做好g6的产品力,任何一款产品,都需要有足够的产品力才行。”
  新车型要想突围,产品力是最直接的,小朋有自己卖点,那么在g6身上就要体现自己的产品力,而不是像g9这样,宣传起来里胡哨,但所有的卖点都需要消费者单独钱去购买,甚至还设置了购买门槛,这不纯扯淡嘛。
  小朋的智能辅助驾驶,是目前市场面仅次于尉来,菊之外的第三大国产辅助驾驶系统,虽然表现力不如这两家,但口碑还是不错的,另外还有就是小朋的快充技术也不错,做好这两个卖点,还是有很多消费者会买账的。
  “在产品力方面,当下最应该做的事其实快速完成技术领先到场景落地这个过程。”
  g9身上宣传的卖点,之所以这也选配那也选配,甚至还设置门槛,说白了还是目前小朋在各项技术方面,大部分还只是停留在技术领先的地步,无法做到大规模的量产落地。
  相比起传统车企,以互联网背景为主的新势力品牌,在营销方面要夸张很多,大部分搞出一项技术之后,在不具备大规模量产的前提下,就开始大肆营销,包括菊也是如此。
  这么做肯定是好处多多的,但问题是菊有着强大的技术背景以及品牌信任度,他们提前营销,可以通过技术研发快速跟进,而其他的新势力大部分没有这个水平。
  小朋就是其中之一,营销得太过了,就会受到反噬,尉来如今已经有意识的降低提前营销了。
  “除了产品力之外,小朋还要加速推进平台化与规模化降本,新车型的零部件共享也可以跟进了,明年的话电池成本应该会降不少,到时候小朋可以通过官降的方式,来提升销量。”
  “g6肯定不能再失败了,小朋在2023年需要利用g6为支点,用xngp为杠杆,再从供应链以及渠道等等方面做进一步改善。”
  “至于说你们内部的事情,这方面我不好过于干涉,主要还是看何总你的执行力了。”
  截止三季度结束,尉来以及檀锦程个人在小朋的持股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依旧处于前十大股东之列,尉来与小朋汽车也是战略合作伙伴。
  檀锦程对于小朋汽车的经营还是十分关心的,虽没有了王风英,但小朋汽车基于与尉来战略合作的关系,在双方供应链合作之后,小朋汽车的单车成本降了不少,没有出现前期远高于同行的情况。
  然而,小朋汽车单车成本前期远高于同行,是什么原因包括何小朋都清楚,那就是内部出现了问题,但上半年销量很好,何小朋也不好做太大的动作。
  一切基于销量。
  然而,现在小朋汽车销量以及新车型都出现了问题,就给了何小朋内部改革的借口。
  “理解,说起来今年真是对不起投资者们。”
  何小朋点了点头,檀锦程对于小朋汽车的干涉把控得很好,会提出一些战略化的建议,又不干涉他们的内部事宜,这一点让何小朋心安不少,也是他敢上门讨教的原因。
  “哈哈,那明年的话就需要更加的努力了。”
  小朋汽车登陆港股,在今年1月3日港股创造了199.2港币,美股一月初40美刀的高点之后,股价一路下滑,尤其是七月份至九月份三个月,小朋汽车港股与美股整体跌幅均超过60%。
  对比起闻界整体45%的跌幅,小鹏汽车整体超过74%的跌幅,是市场对于其战略失误的惩罚,投资者已经开始非理性的抛售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