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9.第464章 徐阶的儿女论(2 / 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毕竟杨博是晋党,是和高拱站在一处的,这一次动江南那头,他们这些北地出身的官员自然会在朝中水涨船高。
  到时候江南那头再如何议论,只怕朝中格局也无力回天了。
  很显然。
  因为海瑞弹劾徐阶的事情,朝中的格局已经悄然发生转变了。
  虽然还没有大规模的上书附和弹劾,但人们的想法已经开始有了倾向。
  毕竟。
  落井下石最后还能得利的事情,谁不愿意做呢?
  如今不过是个试探,一旦试探出了皇帝的真正心意,一旦看明白当下南边的时局究竟到了哪一步。
  这些现在还保持沉默的人,到时候又会如何,那可就要两说了。
  毕竟真要是时机到了,就算皇帝不愿意走出最后一步,众正盈朝的朝堂文武百官也能帮助皇帝做出最正确的选择不是?
  反正这样的事情,大伙也不是没干过,且不止一次。
  就在殿外众人勾心斗角之际。
  紧闭着殿门的万寿宫大殿内。
  徐阶当众下跪。
  虽然只有几位内阁辅臣以及皇帝、吕芳等寥寥数人。
  可他这么一弄,却是让所有人都有些始料未及。
  大明朝堂堂的内阁次辅竟然就这么跪下来了。
  难道他真的有罪?
  还是要请罪恕免?
  就连嘉靖的目光都变得阴沉了些。
  自己当下的身体,已经让他不愿意再去承担朝局不稳带来的各种隐患了。
  这个时候,让朝局稳定,让大明的皇位传承给自己的子孙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余下的所有事情,都留给新君去做吧。
  这也是为何前些日子,他会忽然给严家那个福孙小儿赐名无忧的原因。或许在那一刻,无忧二字也是他对大明新朝新君的一个祝愿吧。
  而跪下的徐阶,也很直白。
  “启禀皇上,弘治十六年九月二十日,臣由家母生于浙江宣平县衙,家父时任宣平县丞。臣自幼时起,便被家父教养当思读书报国。”
  “臣生于弘治朝,长于正德朝。陛下御极元年,臣以第七中应天乡试举人。二年三月,臣不过二十岁,便过会试,得殿试一甲第三名进士及第,陛下钦点,获授翰林院编修。越明年,父丧丁忧,榴莲服阙,修《大明会典》《祀仪成典》等书。”
  “臣今时今日,已经年愈六十有三,在朝已有四十二年之久。”
  “臣之荣耀,皆为陛下隆恩赏识。徐家之荣,亦是陛下宅心恩遇。”
  群臣退下的万寿宫中,此刻徐阶追忆生平的声音,显得格外清晰。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