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4章 番外一 张学良回忆录(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某种意义上,诺贝尔奖作为学术界最为高端的奖项之一,所评选出之人,也代表着人类在这一领域的最高成就。
  就算是瑞典组委会想要颁给包国维,可也要在乎西方的舆论,以及各国带来的压力不是。
  一名记者脸上露出自豪地表情说道:“秉文先生所获之奖项,皆是诺贝尔评选组不得不颁发的,一个生理学或医学奖,一个经济学奖,两个文学奖,全部都是实至名归,若是不颁给秉文先生,反倒是诺贝尔奖失去了权威。”
  发明青霉素,完善宏观经济学,还有多如牛毛的文学著作,作为民国一直到如今的活化石,包国维所获得的成就,足以载入到人类史册了。
  张学良睁开厚重眼袋下的眼睛,笑着说道。
  “我倒是觉得,秉文获不获得这一奖项不太重要,他已经不需要其他东西来证明自己了。”
  又有记者好奇地说道:“说起来,汉卿先生与秉文先生,自民国伊始就有深厚的友谊,汉卿先生多久没有见秉文先生了?”
  张学良吐出一个烟圈:“自到了宝岛后,就再也没有见过了,他是个大忙人大能人,哪里有时间搭理我这个烂人。”
  被软禁之后,张学良对于自己的定位十分清晰。
  他顿了顿,最后说道。
  “我跟包秉文一直都是朋友。”
  “先生有机会,可以去大陆拜访一下秉文先生。”
  张学良掐灭了手中的烟头,用意味深长的话语说道。
  “还是不必了”
  一个星期之后,在粤省深城的一场记者会上,年近九十的包国维头发白,他端坐在主位之上,那一双眼睛虽老迈,却仍旧精神奕奕。
  当他看到记者递过来的报纸,上头关于张学良的访谈之时。
  毫不避讳地骂道。
  “他张学良就是个混蛋!”
  便将报纸撕得粉碎。
  在场的记者们,无不震惊看着这一幕。
  不过,以包国维的年纪和资历来说,随后的舆论场虽觉有些不妥,但并没有指摘什么。
  南方某知名报纸,对于二人之间的恩怨这样评价说道。
  “在秉文先生看来,不论是出于什么原因,张学良先生的不抵抗政策都是对于千万百姓的不负责,他有着自己身为军阀的局限性,敢打敢拼在接下来的工作.”
  包国维为什么不待见张学良?为什么不愿意原谅他?为什么多年以后仍旧耿耿于怀?
  其原因众说纷纭,可包国维自己不愿意出来说,也没有人敢去问。
  直到2001年,张学良去世之后,包国维才在祭奠他的文章里头,做出这样的结语。
  “悉数整个华夏历史,王朝更替、国家大事从不是一家一姓的事.任何人在往上追溯到自己祖先之时,再平淡的家族,也总会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只不过有些显焕一些,有些暗淡一些罢了.”
  “当我们看到自己祖先,为了自由奋斗,为发展而努力,为民族兴衰国家生存而抛头颅洒热血的时候。
  同时也不应该忘记,我们血脉里所继承的先人的无穷光辉,必将给我们的未来,带去更大的期待。”
  “而每一个华夏民族的儿女都应该为此而奋进!”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