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5章 894人民喜闻乐见?(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通过浏览那些刊物,唐植桐才发现外地的农村没有四九城这边管的严。
  早在59年初,汕头专区顶着压力第一个恢复集市,随后很多地方都开始以“人民公社贸易市场”的名义恢复自由市场,让农民进场溢价交易。
  工商行政管理局及时跟进,在广州召开专项会议,肯定了他们的做法,继而推广。
  接着就是最高层发的指示,标志着农村集市的全面放开。
  唐植桐在写完后认真考虑过这个问题,既然集市的开放有了依据,而且蘑菇也不在统购物资范围内,无论是自己吃,还是拿到集市上售卖都是合理合法的。
  倒是自己心软,把“再换上几块棒棒”改成了“水果”,这年头的农村集市哪有什么水果?
  这么一改,无疑是美饰,水果都能出现在农村集市,直接将供销社的工作拉到位!
  只是自己还是把有些人的智商想的太高了,人家为喷而喷,压根不会去调查集市有没有开放,这也是那人辩无可辩的地方之一。
  “那还有最后一个问题,报社刊登他这封来信,不仅仅代表了有人对这首歌有意见,还能代表报社的态度。咱们回应的话,他们会给登吗?”小王同学听了丈夫的解释,悬着的心放下了一大半。
  “嘿,我就没想着在他们报纸上回应,咱换一家对骂,不是,咱换一家投稿回应。”唐植桐当然知道这家报社里肯定有认同这篇文章的人,否则压根不可能发表。
  港县那边先进,此时那边的报社已经有了用对骂提升销量的套路。
  甭管文艺报是想着用对骂提升销量,还是单纯的选立场站,唐植桐都不打算如了他们的意。
  “什么对骂,说的真难听。”小王同学笑着推了丈夫一把,如果能按照丈夫的想法完成投稿,那这事也就翻篇了。
  “哈哈,你知道杨编辑的电话吗?我给她打个电话表达下感谢。”什么难听不难听的,唐植桐才不在乎,倒是得谢谢人家杨琳,若不是她通风报信,自己都不知道被骂了。
  至于这篇小作文及他背后的人嘛,唐植桐不在乎。
  解放后,文艺从业者的地位空前拔高,从与娼妓平起平坐的下九流一下子成为了人民艺术家,大多数人还是拿着尽职尽责的,但也有人不珍惜。
  只能说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
  小王同学当然知道杨琳的电话,当即为丈夫拨了过去。
  “杨编辑吗?您好,我是唐植桐。”唐植桐拿着电话,大声的跟杨琳自报家门。
  “唐老师好,这是收到信了?”杨琳在电话那头一怔,想起了谁是唐植桐,毕竟是两首儿歌加一首《运动员进行曲》的词曲作者,而且这几首歌都非常受欢迎,杨琳在称呼上很尊重。
  “收到了,非常感谢杨编辑,要不是您,我们两口子还蒙在鼓里呢。”唐植桐语气轻松,并没有在杨琳面前透露出焦虑。
  “唐老师客气了,我还指望着你们继续投稿呢,可不能由着别人往你们身上泼脏水。”也许是唐植桐的态度感染了杨琳,她在那边笑的也轻松。
  不过杨琳多多少少还是有些担心的,《采蘑菇的小姑娘》是由她对接、央广制作播出的,若是由着文艺报给两人定了性,那她和央广都要背负一定的责任。
  “投稿肯定没问题的,以后有歌曲我肯定先投给您。不过在此之前,我得先登门感谢一下您。”经过这一档子事,唐植桐对杨琳的好感直线上升,再加上眼下歌曲的制作渠道有限,央广反而成了最佳选择。
  “谢谢唐老师的信任,登门感谢就不必了,有什么能帮到你的吗?”杨琳很上道,目前央广内部还没决定如何处理此事,但杨琳是偏向于对方胡说八道的,否则也不会私下写信,只不过她能力有限,没有拍板权。
  “哎呀,那可真太不好意思了。我想翻一翻听众给我们的来信,看看听众对我们都是怎么个印象。”唐植桐一点都没不好意思,趁机提出了要求。
  “行,这些本来就是写给你们的嘛。唐老师什么时候过来?我安排人给整理一下。”杨琳听到这里,爽快的答应下来,这些信件本来就是寄给作者的,这么做不违规。
  “您现在有空吗?”唐植桐看了眼手表,时间上应该还来得及。
  “可以,那我现在就过去整理。”杨琳非常配合的答应下来。
  挂了电话,唐植桐就要背上挎包往央广赶,一边收拾一边嘱咐小王同学:“下班你直接回家,我可能得晚些时候回去。”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