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5章 904换房也是为了这个家(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得嘞,那是您不计较。”唐植桐挠挠脑瓜子,想再榨出点汁来说服亲妈。
  看到丈夫抓耳挠腮的模样,小王同学在旁边接茬道:“妈,内城和外城的卫生情况也不太一样,那边打扫的勤快一些。”
  “对,对,今天早上我上班路上看到很多被冰雹砸下来的树枝和树叶,内城这一路有人收拾,外城就只能靠自己动手了。”唐植桐立马想起了今天早上看到的区别,更是想起了几十年后的老旧小区。
  同样是老旧小区,一些单位的宿舍还能做到整洁,而那种单位都消失在民进潮中的职工宿舍楼则凄惨很多,小区里遛狗不栓绳、随地可见的狗尿狗便,流浪猫遍地,蟑螂蚂蚁满屋爬,楼下永远断不了翻垃圾桶的拾荒人,可回收利用的垃圾堆满楼道,楼道里贴满通下水道、办宽带的广告。
  在这种小区里住的几乎全是处在社会最底层,能给孩子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
  可能会比同龄人早知晓生活的艰辛,但见识上也会比其他高档小区的孩子低一个层次,跟“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是一个道理。
  这让唐植桐不由得想起了前几年在市这边的一次免费体检。
  大夫给某个孩子检查后,说这孩子缺钙,他的母亲却说:不缺盖,我家厚被子都是紧着孩子先盖。
  同样起跑线的情况下,见识能在一定程度上支撑起孩子更高的上限,为了凤芝,为了自己将来的孩子,唐植桐都是支持换房的。
  “还有供应,内外城也有差别,内城副食品的种类更多一些。”嫁到铁辘轱把后,小王同学首次提到这个问题。
  “妈,我有把握能从外地搞到粮食,但咱在铁辘轱把这一块这么个吃法,很容易被识破,人家面黄肌瘦甚至浮肿,咱家却一个个生龙活虎,到时候百口莫辩。内城的供应好一些,咱扎在人堆里,就没有那么显眼了。”唐植桐在旁边吭哧吭哧点头,这也是他最为关注的。
  因为冰雹的缘故,再有个三五天,菜的供应就会降下来;8月,饮食业实行将严格执行凭粮票就餐;9月,购买点心需凭点心票加粮票;大概等到10月,四九城居民将会降低定量;11月,浮肿将会从四九城周边的农村向城市蔓延……
  唐植桐觉得虽然自己有荣誉、光环在身,但众口铄金、积毁销骨,现在已经有这方面的苗头了,若是再下去几个月,街坊们都饿的肚子咕咕叫,自家却各个龙马精神,恐怕到时候会有更大的麻烦。
  总不能因为这个就强行家人饿肚子吧?
  生命总会自己找到出路,种子能将头顶上的石块顶开,峭松树能扎根在没有土壤的石缝间,面对困境,人也会用脚选择新的活法。
  内城的人收入高,能买到的东西就多,哪怕是饥荒最严重的时候,获取食物也要比外城容易。
  起风后,那位建筑大师每月发150元生活费,当高层派秘书问及时,这位大师说150元刚够他买补品,没有吃饭的钱。
  后来,清大如数给这位大师发了全额工资。(资料出自《秘书工作》2016年第6期成正荣/文)
  发多少钱,都是人家该得的,唐植桐想说的是,每月150元买补品也就发生在内城,像东市副食品店,卖的大都是基本的生活物资,海参、鲍鱼半点也无,有钱也没地方。
  粮食收成受天气和肥力影响,但眼下的海产品却只受运力的影响,海里的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只不过没有那么多的渔船和运力罢了。
  等到了冬天,海鱼进京,就是名正言顺补充营养的机会。
  因为收入的限制,铁辘轱把这边没有人能顿顿吃鱼,但放在内城富人区,莫说吃鱼,就算顿顿海参肯定也有吃得起的,毕竟这年头的水发海参也才2.7元/斤。
  这就好比同样都是读大学,有的人是真的读了大学,有着光明的前途,而有的人则只是恰好读了几年书而已。
  丑小鸭之所以能成为天鹅,是因为它本来就是天鹅。
  若是继续窝在铁辘轱把防着邻居,继续跟他们内耗,唐植桐反倒觉得扎进富人堆里更保险一点。
  “听你们的,只要你们觉得合适,咱们就搬。”张桂芳不会形容自己的感觉,她在铁辘轱把生活了大半辈子,有些害怕改变……
  尽管母亲没有说,但唐植桐能理解母亲留恋老宅,可接下来的大势不会以任何人的意志力为转移,两厢比起来,搬家更为重要。
  张桂芳点头后,唐植桐开始着手炒菜。
  郊区的菜田遭了灾,四九城的居民就有了口福,今儿的菜卖相不好,但量大管饱。
  “哥,去了新学校,学习跟不上怎么办?”凤芝在一旁瞅着唐植桐炒菜,有些担忧的问出了自己最关心的问题。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