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李善长觐见,唐明对峙!(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两相比较起来,李善长宁肯他跟昨天夜里一样,对自己威逼利诱。
  还特么不如直接一点呢,钝刀子割肉比砍头还让人恐惧!
  他本想推辞,又瞥见朱元璋那沁着寒意的眼神,只能胆战心惊地依言照做,坐到了陛下的另一侧。
  朱元璋笑着说话,嗓音还是很温和的,只是笑意并不达眼底:
  “百室啊,你应当知道咱今日找你是想问什么的。”
  “咱也不跟你兜圈子了,开门见山一些——你在办公室里同宋慎说了些什么,听他说了什么,他为何要单独叫你进去,这些事,伱细细说一遍吧。”
  “等你说完,若有什么疑惑之处,咱与标儿可以再为你解释解释,如何?”
  “很公平吧?”
  “咱们都是洪武年间进去的,在那里头想获利也不容易,你不仅是国公和曾经的丞相,也是同咱出生入死多年的老伙计,只要你实话实说,咱不会怪罪于你的。”
  意思就是,如果说的内容不尽不实,且被他发现了的话,那李善长的麻烦可就大了。
  李善长不知道,有关胡惟庸案的事情朱元璋知道了多少,更不知道那個辅导班里有多么神异,他很想跟宋慎一伙,最起码从辅导班里的情况来看,所有人都很尊敬那位年轻先生,而且在那么多学生里,对方似乎与大明洪武年间的学生有着不一般的关系。
  陛下说过,辅导班的此宋慎,正是宋濂家里那个瞎了眼睛的宋慎。
  而宋慎自己宣称,他只是与其同名同姓,所以更加感兴趣。
  在知道历史上发生的与自己有关的事情后,从情感上李善长更想相信宋慎,理智却告诉他,还是信陛下的吧,陛下不至于在这种事情上骗他。
  李善长很纠结到底要怎么做,可是他心里也清楚,他没办法,他不敢赌,更没有资格拿全家老小的性命去赌!
  陛下或许就是捏准了这一点,所以才没有在他进办公室之前将事情和盘托出,只告知了一些极其需要重视的事情,以至于李善长到现在还不清楚辅导班里是个什么情况,这个班又有什么作用。
  看似有选择,其实根本没得选,朱元璋已经将他的后路给堵死了。
  “回禀陛下,臣今日与那位宋先生单独谈话,听他说起胡惟庸案……”
  李善长原原本本地将事情给说了出来,没有疏漏。
  即便年事已高,但多年以来他笔耕不辍,担任闲职之后也保持着良好阅读习惯,所以至今仍有着顶级文官的基本素养,能够将近期发生过的事情和听过的话完整复述一遍。
  朱元璋听完,也不知究竟信了还是没信,只点点头,又问:
  “胡惟庸那边,昨夜的结果如何,他什么反应?”
  李善长心里暗骂这老狐狸就是坑,刚刚还说,只要自己实话实说了,就将辅导班的事给他解释一遍,现在却又借机问起了胡惟庸的事!
  可他也拿朱元璋没有任何办法,只能闷头回答:
  “启禀陛下,宴会上的人不少,都是文官,要么是中书省的人,从上至下都有部分参与,要么就是普通京官,六部来的也有不少,其中有许多都是在臣离开中书省后就职的,臣老眼昏,记不得太多,您若是需要名单,臣明日便来上朝,观察分明后再将名单呈报于您。”“臣照您吩咐单独与胡惟庸谈了话,告诉他,陛下已经容不得他了,要他早做打算,或是自污降职外放出京,或是称病回家去,避避风头。”
  “但胡惟庸并不想放弃自己好不容易到手的丞相之位,只宽慰臣说不必忧心,他自有法子应对;说老臣就是胆子太小,才会被陛下敲打得轻易隐退;他还说……”
  “他还说,今日来赴宴的人这样多,都是朝廷的中流砥柱,他们都是支持胡惟庸当丞相的,有这么多人在背后支持,就算您铁了心要查他,要罢他的官究他的罪,这帮人也不会答应。”
  “等商议好了之后,他们便会一批一批前赴后继地劝谏陛下,让您放弃开恩科的事,天下文人士子何其多也,愿意为了名声死谏的大有人在,想攀附他这丞相的人也是茫茫多,根本无须我们出头,便能轻易让您焦头烂额,只要这事成了,日后陛下便不可能再有对他动手的想法。”
  “大致,便是如此了。”
  李善长将事情一口气说完,没有卖关子,更没有跟朱元璋一样借机要求什么。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