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定心丸(1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第187章 定心丸
  张唯不是觉得提建议会被陛下喷。
  他现在有证人,纪纲就在边上听着呢,说不定屋顶上还有仪鸾司的人趴着没走,对话清清楚楚,很明显,迁都北平这个建议是宋慎提出来的,跟他张唯关系并不大。
  照陛下对宋慎的信任程度而言,这个谏言递上去之后,就算陛下不认可,到时候也不会迁怒于他,至于宋慎那就更不可能出事了。
  退一万步说,就算这谏言真的是他自己想、自己提的,正如宋慎所言,“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这十个字一出来,陛下那脾气就绝对不会怪罪他,说不准还真的会拍案叫好。
  然而,张唯怕的不是这个。
  从大明的角度看,迁都北平自然是好的。
  定都北边,可以弥合南北数百年的隔阂;京城在北方,更可以让北方受教化不足的百姓和士子们得到好处,拥有更好的资源,让北方人跟南方差不了太多;战略方面,以陛下勇武,北平距离草原更近,打起来战略纵深缩短,后勤补给不用再担心,更是大好事。
  可是有人得利,就一定有人的利益受损。
  从大宋开始,江南就从普通富裕变得极其富裕。这里文风昌盛到什么地步?看大明立国时天下闻名的“浙东四先生”就知道了,大儒宋濂也是其中一位。经历元朝对汉人的打压,经历数不清的战火纷争,还能有那么多厉害文士涌现,足以证明江南文人的战斗力。
  所谓仓禀足而知礼节。江南的文化氛围能这么好,不是什么风水养人,不是什么南方人天生就比北方人知书达理智力碾压,只是因为这里足够富裕。
  如今朝廷的大部分税收来自江南,大部分官员是南方人,大儒们也有八成都是江南人氏,要迁都去北平,他们能乐意?
  国都在哪里,哪里就会是富裕繁华的国朝中心。
  迁都往北平去,不仅会让这些人背井离乡,他们还得亲手把南方的赋税通过漕运送到北边去——那可是他们一直看不起的蛮夷苦寒之地!
  若是迁往西安、洛阳、开封等地,那倒还罢了。虽然同样都是北边,可这三個地方总归曾经当过好几次都城,一样都是背井离乡不在江南,为什么不选择名气更大、经历过更多王朝选择的地方,偏偏要选北平?
  那里也曾做过京城,可问题在于,那是元朝的都城,元大都,不晦气吗?!
  张唯可以肯定,只要自己上的奏章被公之于众,哪怕只是通过中书省被人看到,届时不论陛下是什么反应,他都会被群起而攻之。
  宋慎提出来这个法子,不就是妥妥的“我把你当兄弟,你却想让我死”吗!
  “不是,子畏,你的想法是好,但这事儿不能由为兄提出来啊!”
  张唯擦了擦自己额角疯狂冒出来的汗,低声说:
  “迁都无论是何朝何代,这事情都没那么简单,你想想看,要是迁都去北平,朝中文武百官们……”
  宋慎很平静地抬起手,打断了他的话。
  “从明兄,你的顾虑我都很清楚。”
  “无非是南北本就矛盾尖锐,以及迁都往北会对江南造成巨大负担,之类等等的吧。”
  “但你得想清楚,你是在给大明做官、给陛下做官,还是在为朝中那些文武百官们做官?”
  “为臣者,要拎的清自己的位置。”
  “咱们的陛下可不是什么普普通通的皇帝,你觉得,得罪文武百官吓人,还是得罪他吓人?这不需要我多说,伱心里应该也有数的。”
  张唯头上汗更多了。
  这不废话吗!
  朱元璋是什么人?他从最最底层一路爬到皇位上来,不知要多大的气运、多大的能耐才能做到这事,放在浩淼历史长河中,朱元璋的经历都是独一份的,当然,他的手段更是独一份。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