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6章 天子(五)(3 / 5)
“殿下知遇之恩,末将等百死难报。此生此身,愿为殿下手中长枪,荡平天下不臣。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这一刻,君臣之义,袍泽之情,胜过所有,萧砚环顾左右,复而迎日远眺野狐岭,只是长笑一声。
“有诸卿如此,这太平日子,就算不远了。”
——————
巡视完毕,萧砚回到自己的中军大帐,而公羊左和钟小葵却是默契地在帐外数步处停下,各自引人按刀肃立,以作门防。
帐帘掀开,便见述里朵正站在一幅悬挂的漠北舆图前,闻声转过身。
她已褪去了戎装,穿着一身绛紫色绣金线的漠北贵族常服,衬得身姿挺拔而雍容,银狐裘氅随意搭在一旁的檀木架上。
数日奔波督运粮秣的倦色在她眉宇间尚未完全消散,但看到萧砚进来,那双眸子瞬间亮了起来,仿佛注入了一泓清泉。
“九郎巡视完了?”她的声音带着草原女子特有的清亮,此刻却放得轻柔,“营中士气尚可?”她自然地迎上两步。
萧砚取下幞头递给她,走到舆图前,微微颔首:“将士们心气还在,此番僵持日久,亦还有的打。”
他揉了揉眉心,李存勖形同乌龟,太原亦出兵马接应,从全线战局来看,正面强攻,是最为合适之举。
已经顾不得伤亡了。
述里朵没有说话。她走到萧砚身后,动作极其自然地伸出双手,轻轻按上了他的太阳穴。指尖微凉,力道却恰到好处,不轻不重地揉按着那紧绷的穴位。
“闭目歇息片刻。”她的声音就在他耳畔,气息温热,“诸事繁杂,也不急在这一时。”
萧砚笑了一声,随即放松下来,依言闭上了眼睛。
那带着薄茧的手指精准地按压在酸胀的穴位上,带来一阵阵舒缓的暖流,驱散着盘踞在脑海深处的疲惫。他喉间发出一声几不可闻的喟叹,任由那舒适感蔓延。帐内一时静谧,只有两人轻缓的呼吸声。
过了片刻,萧砚才缓缓开口,却是突兀道:“漠北战事将定,南北格局已成。有些事,需早做绸缪。”
“九郎请讲。”述里朵手上动作未停,指腹沿着他的太阳穴缓缓向紧绷的额角移动,力度依旧平稳,显然是仔细了心思从哪里学来的。
“首要之事,是互市。”萧砚闭着眼,道:
“战后,我会在幽州、大定府、妫州、云中、阴山设立‘互市监’。朝廷直属衙门,专司南北贸易。皮毛、牲畜、盐铁、茶叶、布帛……所有大宗货物的交易,都须在互市监登记,按官定的公平章程进行,杜绝奸商盘剥,严惩强买强卖。王庭亦需派得力之人参与管理,共定规则,共担职责。如此,贸易才能长久、稳定,成为连接南北的血脉,而非争端的源头。牧民手中的牛羊皮毛能换得足额的盐茶铁器,中原的商贾也能安心往来,各取所需。此乃根基,你以为如何?”
述里朵的手指在他额角停顿了一下,随即又继续揉按,力道似乎更柔和了些。
“此策甚好。漠北诸部苦于贸易不畅久矣,或被奸商欺诈,或因战事断绝。若有官方互市,定下章程,保障公平,实乃万民之福。王庭必当全力配合,选派公正干练之人参与。只是……”她略作沉吟,“章程细则,尤其是货物作价、抽税比例,还须双方仔细磋商,务求公允,方能长久服众。”
“这是自然。”萧砚点头,“战后便有专人与王庭详议细则。本王要的,是南北皆利的‘常市’,而非一时权宜之计。”
他顿了顿,感受着额角传来的舒适力道,继续道:
“其二,欲求长治久安,需变通旧俗。本王不强求逐水草而居者尽改其俗,但鼓励王庭直属及各大部族,在水源丰美、地势平缓、交通便利之地,择址建立‘半定居点’。可筑屋舍以避风雪,建仓廪以储粮草,兴办些毛毡、皮革等手工,更重要的,是设立‘蕃学’。”
“蕃学?”述里朵一怔,手指似僵硬了几分,但马上就顺势滑至他后颈僵硬的肌肉,力道适中地揉捏着。
萧砚哪里察觉不出她的这一细节,但只是闭着眼,毫无表情变化,微微侧头,方便她的动作。
“在幽州、大定府及未来的半定居点,设蕃学。聘请精通汉文与漠北文字、语言的学者为师。教授漠北子弟识汉字,读汉家经典,明忠孝仁义、治国安邦之理。但萨满信仰、佛教传播,一切如旧,绝不禁止。学有所成者,可参加朝廷科举,一旦中举,便授予官职。或入专理漠北事务的‘理蕃院’,或到羁縻府州为官,与草原汉官一体考核,凭政绩升迁。此为漠北的英才俊杰,开一条通天之路,使其心向中央,其才为国所用。”
述里朵听得极为专注,手上的动作都慢了下来。
这不仅仅是为漠北子弟开辟了前所未有的上升通道,更是将漠北精英阶层与中原王朝的核心利益深度绑定的绝妙之策。那些学成归来的子弟,通晓汉地文化制度,又带着朝廷授予的官职和荣耀回到部族,其影响力将远超寻常贵族,长此以往,意义深远。 ↑返回顶部↑
这一刻,君臣之义,袍泽之情,胜过所有,萧砚环顾左右,复而迎日远眺野狐岭,只是长笑一声。
“有诸卿如此,这太平日子,就算不远了。”
——————
巡视完毕,萧砚回到自己的中军大帐,而公羊左和钟小葵却是默契地在帐外数步处停下,各自引人按刀肃立,以作门防。
帐帘掀开,便见述里朵正站在一幅悬挂的漠北舆图前,闻声转过身。
她已褪去了戎装,穿着一身绛紫色绣金线的漠北贵族常服,衬得身姿挺拔而雍容,银狐裘氅随意搭在一旁的檀木架上。
数日奔波督运粮秣的倦色在她眉宇间尚未完全消散,但看到萧砚进来,那双眸子瞬间亮了起来,仿佛注入了一泓清泉。
“九郎巡视完了?”她的声音带着草原女子特有的清亮,此刻却放得轻柔,“营中士气尚可?”她自然地迎上两步。
萧砚取下幞头递给她,走到舆图前,微微颔首:“将士们心气还在,此番僵持日久,亦还有的打。”
他揉了揉眉心,李存勖形同乌龟,太原亦出兵马接应,从全线战局来看,正面强攻,是最为合适之举。
已经顾不得伤亡了。
述里朵没有说话。她走到萧砚身后,动作极其自然地伸出双手,轻轻按上了他的太阳穴。指尖微凉,力道却恰到好处,不轻不重地揉按着那紧绷的穴位。
“闭目歇息片刻。”她的声音就在他耳畔,气息温热,“诸事繁杂,也不急在这一时。”
萧砚笑了一声,随即放松下来,依言闭上了眼睛。
那带着薄茧的手指精准地按压在酸胀的穴位上,带来一阵阵舒缓的暖流,驱散着盘踞在脑海深处的疲惫。他喉间发出一声几不可闻的喟叹,任由那舒适感蔓延。帐内一时静谧,只有两人轻缓的呼吸声。
过了片刻,萧砚才缓缓开口,却是突兀道:“漠北战事将定,南北格局已成。有些事,需早做绸缪。”
“九郎请讲。”述里朵手上动作未停,指腹沿着他的太阳穴缓缓向紧绷的额角移动,力度依旧平稳,显然是仔细了心思从哪里学来的。
“首要之事,是互市。”萧砚闭着眼,道:
“战后,我会在幽州、大定府、妫州、云中、阴山设立‘互市监’。朝廷直属衙门,专司南北贸易。皮毛、牲畜、盐铁、茶叶、布帛……所有大宗货物的交易,都须在互市监登记,按官定的公平章程进行,杜绝奸商盘剥,严惩强买强卖。王庭亦需派得力之人参与管理,共定规则,共担职责。如此,贸易才能长久、稳定,成为连接南北的血脉,而非争端的源头。牧民手中的牛羊皮毛能换得足额的盐茶铁器,中原的商贾也能安心往来,各取所需。此乃根基,你以为如何?”
述里朵的手指在他额角停顿了一下,随即又继续揉按,力道似乎更柔和了些。
“此策甚好。漠北诸部苦于贸易不畅久矣,或被奸商欺诈,或因战事断绝。若有官方互市,定下章程,保障公平,实乃万民之福。王庭必当全力配合,选派公正干练之人参与。只是……”她略作沉吟,“章程细则,尤其是货物作价、抽税比例,还须双方仔细磋商,务求公允,方能长久服众。”
“这是自然。”萧砚点头,“战后便有专人与王庭详议细则。本王要的,是南北皆利的‘常市’,而非一时权宜之计。”
他顿了顿,感受着额角传来的舒适力道,继续道:
“其二,欲求长治久安,需变通旧俗。本王不强求逐水草而居者尽改其俗,但鼓励王庭直属及各大部族,在水源丰美、地势平缓、交通便利之地,择址建立‘半定居点’。可筑屋舍以避风雪,建仓廪以储粮草,兴办些毛毡、皮革等手工,更重要的,是设立‘蕃学’。”
“蕃学?”述里朵一怔,手指似僵硬了几分,但马上就顺势滑至他后颈僵硬的肌肉,力道适中地揉捏着。
萧砚哪里察觉不出她的这一细节,但只是闭着眼,毫无表情变化,微微侧头,方便她的动作。
“在幽州、大定府及未来的半定居点,设蕃学。聘请精通汉文与漠北文字、语言的学者为师。教授漠北子弟识汉字,读汉家经典,明忠孝仁义、治国安邦之理。但萨满信仰、佛教传播,一切如旧,绝不禁止。学有所成者,可参加朝廷科举,一旦中举,便授予官职。或入专理漠北事务的‘理蕃院’,或到羁縻府州为官,与草原汉官一体考核,凭政绩升迁。此为漠北的英才俊杰,开一条通天之路,使其心向中央,其才为国所用。”
述里朵听得极为专注,手上的动作都慢了下来。
这不仅仅是为漠北子弟开辟了前所未有的上升通道,更是将漠北精英阶层与中原王朝的核心利益深度绑定的绝妙之策。那些学成归来的子弟,通晓汉地文化制度,又带着朝廷授予的官职和荣耀回到部族,其影响力将远超寻常贵族,长此以往,意义深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