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6章 提兵百万西湖上(二)(3 / 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御书房内,灯火通明。巨大的公案上,已经三省精简过后的奏疏文书仍然堆迭如山。
  萧砚摒退了左右,只留下两名内侍在门外听候。
  他并未马上批阅奏折,而是摊开了一幅更为精细的江南舆图,上面密密麻麻标注着由锦衣卫搜集来的更为详尽的讯息,逐一扫过长江沿岸的每一个城镇、每一条支流、每一处险滩要隘。
  他的思维飞速运转,推演着王彦章方才提到的每一个细节,诸如粮道的安全性、水师初次大规模作战可能出现的意外、楚军可能依仗的地利进行顽抗的地点、中路军穿插的路线是否足够隐秘、岭南刘氏以及静海军可能的态度……甚至想到了李星云在扬州可能做出的反应。
  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影响战局的走向,他必须在心中进行无数次的沙盘推演,预判各种可能,并准备好应对之策。
  这是一种外人难以体会的、巨大的精神消耗。直到窗外夕阳西下,宫内次第亮起灯火,他才缓缓呼出一口浊气,坐回到书案后,开始处理那似乎永远也批阅不完的奏章。
  时间在寂静中流逝,只有朱笔划过纸面的沙沙声,身为尚宫的鱼幼姝轻手轻脚的进来,低声请示晚膳安排。
  萧砚头也未抬,只是淡淡道:“奏折尚未批完,朕就在此用膳,命尚食局送份羹汤、几样小菜来便可,简单些。”
  “是,大家。”鱼幼姝恭敬应了一声,再度轻轻退了出去。
  不知过了多久,御书房的门被人轻轻推开一道缝隙,一股淡淡的清雅香气便率先飘了进来。萧砚笔尖一顿,并未抬头,嘴角却已了然的微微弯起几分弧度。
  降臣提着一只小巧的食盒,身影随之映入。
  她今日的装束与平日迥异,穿了一身极显身段的墨色长裙。
  那衣料并非寻常绸缎,隐隐流动着光泽,剪裁极为考究,紧贴着腰臀曲线蜿蜒而下,直至小腿处才略微放宽,行步间裙摆微漾,似水波流动,更显身段修长袅娜。外罩的薄纱衫亦是同色,更添几分朦胧。
  而且她今日的青丝也没有梳什么发髻,只松松挽起,用一根长长的玉簪斜斜固定,几缕碎发垂落颈侧,脸上几乎看不出脂粉痕迹,唯有唇上一点自然的嫣红,眉眼间却天然一段慵懒风流,眸光流转,顾盼间自有灵动的媚意横生。
  萧砚抬起眼,目光在她身上停留了一瞬。他见过她各式各样的模样,或妖娆,或慵懒,或故作清冷,但此刻这身打扮,依旧让他眼中闪过惊艳的光芒。他放下笔,身体向后靠入椅背,好整以暇的看着她。
  降臣对他的目光似乎浑不在意,又似乎极为受用,步履轻盈的走到书案旁,将食盒放下。动作间,墨色长裙随着她的身形起伏,光影变幻,愈发显得腰肢纤细,曲线惊心动魄。
  “哎呀,臣妾的好官家还在忙呢?真是日理万机,连用膳都顾不上了。”
  她故意让声音显得软糯,然后带着几分自然的嗔怪,“臣妾可是听说了,你晚膳就打算在这儿随便对付一口?这怎么成。臣妾亲手熬了乳鸽汤,最是温补益气,官家尝尝?”
  萧砚这才揉了揉有些发酸的眉心,抬眼看向她。灯火下,她容颜娇媚,青丝松挽,反而更衬得她眼波流转间愈加风情万种,与这严肃的御书房形成一种奇异的对比,莫名间带来了一道鲜活的气息。
  “你怎么来了?”萧砚笑问。
  “官家?”而他马上又捕捉到了这个在中原还略显陌生的称呼,微微挑眉,“这称呼从你口中冒出来倒是新鲜,从哪里学来的?”
  “臣妾再不来,官家怕是真要熬坏了身子。”
  降臣一边说着,一边打开食盒,取出还冒着热气的白瓷炖盅,又配了几样清爽的小菜和一碟水晶饺子,然后眨眨眼,一副浑然不觉有何不对的模样,随口道:
  “前几日听阿姐念叨,说是在成都府时,与那王建宫里的那位小徐妃颇为投缘,臣妾与她们一来二去便认识了。臣妾偶尔听得她们提起,说在蜀中时,似乎都这般称呼……听着倒是别致,便学来了。”
  她顿了顿,脸上露出几分兴致盎然,“说起那对姐妹,可真真是人间绝色。那位大徐妃,妩媚天成,眼波流转间勾魂摄魄;小徐妃嘛,瞧着清清冷冷,可那副我见犹怜的劲头,反倒更惹人惦记。也难怪当初在汉中时……”
  降臣的话锋似无意的勾起过往,眼角却打量着萧砚的反应,“……她们还提起感念官家当年在夜宴上的照拂呢。说若非官家仁厚,她们姐妹只怕难逃被汴京某些心思活络之人惦记的命数,徐家也不能像如今这般安心为朝廷效力呢……”
  萧砚正拿起汤匙的手微微一顿,随即面色如常的舀起一勺乳鸽汤送入口中,仿佛被汤的鲜香吸引了全部注意力,进而自然而然的接话道:
  “这汤的火候倒是掌握得极好,滋味醇厚。记得当年在瀛洲那处屯兵的山庄里,你连包个饺子都不会,而且每次都能煮成一锅片汤浑沌,如今这手艺精进如斯,着实令我刮目相看。”
  降臣果然被这话引开了注意力,柳眉微竖,故作嗔怪的瞪他一眼,不服气道:“你这是小瞧人!本姑娘不过是往日志不在此罢了。若真用心学,这世间哪有能难倒我的事?”
  萧砚从善如流的点头,又接连尝了几口菜肴和水晶饺,由衷赞道:“是我失言。我家降娘子若是用心,确是无所不能。这汤鲜美,小菜清爽,饺子皮薄馅足,味道极正。”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