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2章 立马吴山第一峰(十三)(3 / 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两人目光如刀似剑,在空中交锋,气氛瞬间剑拔弩张。徐温一旁的钟泰章手已不自觉按上了刀柄,李嗣骁也微微绷紧了身体,气息变得绵长。
  好在严可求急忙上前一步,先是挡在两人视线之间,进而拱手无奈道:
  “陛下,眼下局势危殆,纵有分歧,亦需以大局为重,尽快决断才对。北军斥候活动日益频繁,江面亦不安宁,拖延下去,恐生内变,届时悔之晚矣!”
  听见这番劝解,又看着徐温那副油盐不进的老脸,假李胸膛剧烈起伏了几下,他死死盯着徐温,仿佛要将这张脸刻进骨子里。
  良久,他才从牙缝里挤出几个字,带着压抑不住的愤懑道:“好,好,好!徐相既要南顾,朕不拦你。但金陵,朕非救不可!”
  说罢,他深吸一口气,强压下翻腾的情绪,继续道:“朕率黑云都及金陵、扬州主力,乘快船星夜回援金陵。徐相可留镇鄱阳,总督余部,牵制北军,相机而动……”
  徐温深深看了假李一眼,终究还是缓缓点头道:“既如此,老臣遵旨。愿陛下……旗开得胜,重整河山。”
  这句话说得很是敷衍,假李既然执意要分道扬镳,徐温遂连表面上的掩饰,此刻都懒得去做了。
  “还有一事,”见徐温就要起身离去,假李再度冷冷出声,“徐相,明人不说暗话。朕那替身,你一直带在身边吧?将他交给朕。”
  徐温眼皮微抬,并未否认,只是淡淡道:“陛下要此人何用?”
  假李冷笑:“他有什么用,朕自有主张。当时朕于武昌城头激愤,一时斩杀钱元球、元珦兄弟,虽情有可原,然恐寒了闽地将士之心。闽王王申知长子王延翰,如今尚在军中。朕意,将此子交由徐相,善加款待,徐相或可借此安抚王申知,以为日后斡旋之资。而那替身……朕带回金陵,另有处置。”
  徐温眼中精光一闪。
  用王延翰来交换他手中那个早已价值大减、甚至已成烫手山芋的李星云?
  他心中瞬间权衡利弊,冷笑不已,也顾不得去揣测假李此刻索要那替身究竟是何等心思了,几乎没有任何犹豫便道:
  “闽王世子确应妥善安置,以为联络闽地之纽带。既如此,陛下那假子……继续留在老夫军中亦是不便,便请陛下一并带回金陵处置吧,也好了结这一段公案。”
  李星云在这之前,或许是可以牵制假李的一步闲棋,是个人质。但在而今武昌惨败,社稷即将不存的危局下,什么人质,什么牵制,都已荡然无存,失去了意义。留在手中非但无用,反而可能引来不必要的麻烦。
  而王延翰,则是稳住闽王王申知的关键筹码,其现实效用远超那个什么李星云,管他是真身还是替身,于现在的徐温而言,都已是食之无味的鸡肋了。
  …
  翌日,江州码头。
  假李一身戎装,立于主舰船头,手扶栏杆,眺望着北方黑沉沉的天际。那边是已经沦陷的武昌,以及正如潮水般逼近的北军铁骑。
  那个人的身影,便如这压城黑云一般,笼罩着整个天下,沉重得让人几乎喘不过气,看不到丝毫希望的缝隙。
  张子凡也登上了船,他站在稍远些的位置,看似随意,实则仔细地扫视着船上船下。
  虽并未有机会亲眼看见李星云的身影被押解上船,但他知道,依照假李那近乎病态的执念,李星云一定会和他们一同被带回金陵的。
  金陵注定陷落,这正合他意。
  徐温亲自来到码头为假李送行,他换了一身干净的紫色官袍,脸上依旧看不出喜怒。
  “陛下,保重。”
  假李回过身,目光落在徐温身上,却是面无表情,只淡淡道:“徐相,鄱阳……就托付给你了。”
  “老臣必竭尽全力,为陛下,为江南,守住这最后一道屏障。”
  两人目光在空中短暂交汇,彼此都心知肚明,此去一别,天涯海角,恐再无相见之期。
  然而这对堪堪相伴两月,在巨大外部压力下勉强捆绑在一起的“君臣”,此刻却再无任何多余的言语,仿佛连最后一点虚伪的客套都已耗尽。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