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0章(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这个……”李师傅若有所思,“有点像咱们徐州的撒子,但更酥脆,调味也更清淡。”
  王建业点点头,又买了几个其他小吃尝鲜。他发现淮安的街头小吃虽然品种不如徐州丰富,但每一款都做工精细,味道层次分明。
  傍晚时分,团队在酒店集合,各自汇报调研成果。
  “商业区的高端餐饮不多,主要以连锁快餐为主。”陈宇推了推眼镜,“但有几家本地老字号生意很好,特别是周末,需要提前预订。”
  赵强翻开笔记本:“本地食材价格比徐州低10%左右,特别是水产和河鲜,因为靠近洪泽湖,货源充足又新鲜。”
  张丽补充道:“我观察了几家餐馆的服务,发现淮安人很注重用餐环境和服务细节。吵闹的服务员或者粗鲁的服务态度在这里行不通。”
  王建业认真记录着每个人的发现,眉头渐渐舒展又皱起。
  ha市场确实潜力巨大,但挑战也不小。
  他合上笔记本,环视团队成员:“明天继续深入调研,重点了解家庭聚餐和商务宴请这两个场景。李师傅,你今晚好好想想,咱们的招牌菜如何调整才能适合淮安人的口味。”
  李师傅点点头,眼中闪烁着思考的光芒。作为跟随王建业多年的老厨师,他深知这次任务的重要性。
  夜深了,王建业站在酒店窗前,望着淮安的夜景。这座城市安静而内敛,就像淮扬菜一样,不张扬却自有其魅力。他深吸一口气,在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让王氏饭店在这片土地上扎根生长。
  调研的第二天,王建业团队起了个大早,前往淮安最负盛名的早茶店“富春茶社”。
  清晨的淮安笼罩在薄雾中,空气中弥漫着湿润的气息。茶社门口已经排起了长队,大多是本地中老年人,他们三三两两地聊着天,气氛悠闲。
  “在淮安,早茶是一种生活方式。”马老板解释道,“一壶茶,几笼点心,能聊一上午。”
  王建业注意到,这里的点心比徐州的更为精致小巧。蟹黄汤包皮薄如纸,轻轻晃动就能看到里面的汤汁流动;翡翠烧麦碧绿可人,顶部点缀着橙红的虾仁;千层油糕层次分明,入口即化。
  “李师傅,你怎么看?”王建业小声问道。
  李师傅正捏着一块三丁包细细端详:“面皮比咱们的细腻,馅料调味也淡,突出食材本味。”他眉头微蹙,“如果完全按照这个标准调整咱们的菜品,恐怕会失去王氏的特色。”
  王建业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这正是他最担心的——如何在保留自我与适应市场之间找到平衡点。
  早茶过后,团队再次分头行动。王建业带着李师傅来到淮安最大的农贸市场,想深入了解本地食材。
  市场里人头攒动,吆喝声此起彼伏。水产区尤其热闹,各种活鱼鲜虾在盆中游动,螃蟹被草绳捆成一串串,还在吐着泡泡。
  “洪泽湖的螃蟹,今早刚捞的!”一个皮肤黝黑的渔夫高声叫卖着。
  王建业蹲下身,仔细查看那些青背白肚的螃蟹:“怎么卖?”
  “六十一斤,老板要多少?”渔夫麻利地拿起一只螃蟹展示,“您看这膘,多肥!”
  正当王建业准备询价时,身后传来一个宏亮的声音:“老王?真的是你!”
  王建业回头,看到一个熟悉的面孔——周老板,徐州餐饮协会的副会长,也是他的老相识。
  “老周?你怎么在淮安?”王建业惊讶地站起身。
  周老板爽朗地笑着:“我来淮安考察市场,听说你们王氏要过来开店,没想到在这碰上了!”他看了看王建业身边的李师傅和满地的食材,“在做市场调研?”
  王建业点点头,简单介绍了这两天的发现。周老板听完,拍了拍他的肩膀:“ha市场确实不错,但口味差异是个大问题。去年‘徐记’过来开店,就因为菜品没调整好,三个月就关门大吉了。”
  这番话让王建业心头一紧。他知道周老板不是危言耸听的人,这确实是需要认真对待的挑战。
  告别周老板后,王建业和李师傅继续在市场里转悠,品尝各种本地特色食材。李师傅不时掏出小本子记录着什么,眉头始终没有舒展。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