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5章 科技进步!!!(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宴会厅的灯光重新亮起,映照在每个人若有所思的脸上。
  刘志远、任总等人举起香槟杯,玻璃折射的光斑如同散落的星辰:“先生们、女士们为即将改变的世界干杯。”在场所有人不约而同地举起酒杯,金属与水晶的碰撞声在厅内清脆回荡。
  窗外,燕京的霓虹渐次亮起,与展厅里的科技之光交相辉映,仿佛在预示着某个新时代的来临。
  翌日。
  摩根一方的代表团,参观了华威科技在燕京刘家庄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北方总部园区。
  车队缓缓驶入占地近上千亩的现代化园区,摩根一方的代表们透过车窗惊讶地发现,这里竟藏着堪比硅谷的研发中心。
  十几栋玻璃幕墙大厦呈瓣状分布,中央的太阳能穹顶在晨光中熠熠生辉。
  “这是我们去年落成的‘未来实验室’。”任总亲自引导众人穿过生物识别闸机,“所有门禁都采用虹膜识别技术。”财务总监玛丽安尝试摘下眼镜时,系统已精准识别并亮起绿灯,引得代表团发出赞叹。
  走廊两侧的透明实验室里,工程师们正在调试最新研发4g基站原型。
  柯伦克驻足在一台正在测试的基站前,透过玻璃墙看到工程师们正在用精密仪器测量信号强度。
  “这是.”他转向任总,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这是我们自主研发的分布式天线系统。”任总示意工程师调出实时数据,“相比传统基站,它的覆盖范围扩大了60%,能耗却降低了35%。”屏幕上的3d模拟图清晰展示了信号如何像水波纹一样均匀覆盖整个测试区域。
  任总带领前来参观考察的摩根代表团一行,再穿过一道气密门,众人进入了一个需要穿戴防尘服的洁净车间。
  透过观察窗,可以看到数百台精密仪器正在同时运作,技术人员在全自动生产线上监控着纳米级芯片的制造过程。
  “这里每天能生产十万片自主研发的麒麟芯片。”任总指着流水线上流动的晶圆,“我们突破了48纳米制程技术,良品率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摩根代表团中几位技术专家交换了一个震惊的眼神,难道夏国人也有了国际一流的芯片技术?
  参观完芯片生产线后,来自加州大学的约翰教授忍不住赞叹道:“任先生,你们的垂直整合能力令人印象深刻。
  从材料研发到芯片制造,再到终端产品,这种全产业链布局在通讯行业实属罕见。”
  任总微微一笑:“这正是华威的核心竞争力。
  我们相信,只有掌握核心技术,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他指向车间尽头的一台巨型设备,“那是我们最新引进的euv光刻机,它将帮助我们实现48纳米制程的突破。”
  财务总监玛丽安快速在平板上计算着投入产出比,突然抬头问道:“如此庞大的研发投入,贵公司如何保证资金链的安全?”
  “我们建立了三级研发体系。”任总从容应答,“基础研究由刘氏科研基金支持,应用研究与企业营收挂钩,产品开发则采用市场导向的敏捷模式。”他示意助手递上一份文件,“这是我们的创新孵化机制,去年有37个内部创业项目实现了商业化。”
  玛丽安翻阅着文件,指尖在几个关键数据上停留片刻,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你们的研发投入转化率竟然达到了68%,这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任总点点头:“我们鼓励工程师将创意转化为实际产品,每个季度都会举办创新大赛,优胜项目能获得专项基金支持。”他指向走廊尽头的一面荣誉墙,上面挂满了员工专利证书,“去年我们申请了2000多项国际专利,其中三分之一已经实现商用化。”
  说实话,任总这辈子都没体验过如此风光的日子。
  自从被“刘氏金融投资集团”收入麾下,华威便如同攀上了参天大树,从此有了坚实的靠山。
  母公司“刘氏金融控股集团”对华威可谓倾力相助:资金支持从不吝啬,只要华威开口,资金立刻到位;人才引进更是不遗余力,在全球范围内为华威网罗顶尖人才。
  在“刘氏“集团的鼎力支持下,华威公司犹如插上了腾飞的翅膀,迅速驶入跨越式发展的快车道。
  上世纪90年代初,在任总的英明领导下,华威凭借技术创新和市场开拓,迅速崛起为国内通信行业的领军企业。
  短短几年间,公司便完成了从行业新秀到行业标杆的华丽蜕变。
  90年代中期,华威开始放眼全球市场,以过硬的研发实力和优质的产品服务,成功打入国际市场,成为世界通信领域一支不可忽视的新锐力量。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