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5章 「新东芳」!!!(2 / 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流离失所的于敏红,下定决心扎进江湖,凭著燕大练出来的本事,当个“个体户”。
  于敏红去找曾经任过课的民办东方大学商量,创办“东方大学英语培训部”,学校出牌子,他上交15%的管理费。
  於是,于敏红在中官村第二小学租了间平房当教室,“东方大学英语培训部”正式成立,只有两个人,他是头,他老婆当出纳会计。
  创业初期,一穷二白,拼死拼活的宣传也不见太大效果。
  于敏红心生一计,他在出国考试托福、gre所有报名册上各填30个假名字,用这样的方法吸引学生信任、报名。
  于敏红更是决定办免费讲座,为了招来学生,让利於学生。
  结果这个策略十分奏效,教室满员,效果极佳。
  讲座结束后,于敏红站在教室门口,看著学生们热烈討论著离去的背影,嘴角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他知道,自己终於找到了突破口。
  第二天清晨,天还没亮,于敏红就骑著那辆二手自行车,顶著寒风来到中关村各个高校的布告栏前,亲手张贴培训部的招生简章。
  冻得通红的手指在浆糊桶里蘸了又蘸,他心里却热乎乎的——这些简陋的传单,承载著他全部的希望。
  第一期的培训班开课那天,教室里挤满了慕名而来的学生。
  于敏红站在讲台上,望著台下求知若渴的眼神,仿佛看到了当年的自己。
  他倾囊相授,把在燕大积累的教学经验发挥得淋漓尽致。
  课间休息时,有学生好奇地问:“於老师,您讲课这么生动,为什么不在大学里教书了?”
  于敏红笑了笑,没有回答,只是转身在黑板上写下“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几个大字。
  隨著口碑的传播,培训班的学生越来越多。
  于敏红不得不把妻子也叫来帮忙,两人常常忙到深夜。
  冬天的教室里没有暖气,他就自费买来煤炉;教材不够,他就熬夜手刻蜡纸油印。
  有一次,妻子发著高烧还在整理报名表,于敏红心疼地说:“歇会儿吧。”
  妻子却摇摇头:“咱们好不容易有了起色,不能耽误。”
  那一刻,于敏红暗暗发誓,一定要让跟著自己吃苦的人都过上好日子。
  功夫不负有心人。
  第二年春天,培训班的学生在托福考试中取得了优异成绩,这个消息像春风一样传遍了京城。
  来找于敏红报名的人排起了长队,他不得不租下更大的教室。
  也就是在这时,他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要把这个小小的培训部,办成全国最好的英语培训机构。
  这次成功给了于敏红极大的信心和希望。
  “免费讲座”开创了燕京民办教育的新形式,为于敏红的出国考试培训打开了局面。
  第二年,11月16日这个日子,于敏红就像自己女儿生日一样记得清楚。
  这一天,“燕京市新东芳培训学校”在燕京京西一家废弃厂房里诞生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