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9章 我看这局面他卿云又能怎么破!(4 / 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他停顿了一下,继续说道,“再说了,一旦我们投入技术,那么要不了两年,华国便可以学会。
  技术这东西,一旦流传出去,就如泼出去的水,难以收回。
  何况还有设备,这更是严格管控的物资。
  无论是光刻设备还是蚀刻设备,或者是化学气相沉积相关的配套设备,这都是瓦森纳协议严格禁止的东西。
  一旦流入到华国,不仅我们的技术优势将荡然无存,夷积电也很可能会陷入被动,甚至面临国际舆论和政策的双重压力,得不偿失。”
  章忠谋微微摇头,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
  “尚义,这里面有个信息差,你或许还不清楚。
  阿美莉卡实际上已经放宽了对华国的限制。
  我有确切的消息,因特尔已经将一批技术转让给了炎黄集团。
  而这批技术的最新时间点是1994年的。
  按照这个时间线以及瓦森纳协定的精神,1993年问世的0.35微米工艺,我们是完全可以在华国生产,而不用担心阿美莉卡的长臂管辖。”
  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精光,“而半年前,华国的技术水平还停留在1984年的1.25微米水平。
  我们就算他们能采取跳跃式发展,也不可能在短短一年内完成1微米、0.8微米、0.6微米、0.35微米四代工艺的跨越。
  说到这里,他哈哈大笑了起来,“更何况他们还在使用436nm g线光源,而且还是接触式路径。”
  江尚义听后也露出了笑容。
  这是他们曾经走过的老路,是再熟悉不过的。
  接触式路径,掩模直接贴在硅片上进行光刻,不仅容易造成污染,而且掩模的使用寿命也相对较短。
  后来的接近式光刻技术对此进行了改进,通过在掩模和硅片之间形成一层薄薄的气垫,使两者不再直接接触,提高了良率也提升了掩膜的寿命,这大大的降低了成本。
  但气垫的存在,又会影响成像的精度,所以g线光源的最高制程也只能达到0.35微米工艺。
  而g线光源的下一代是波长365nm的i线光源,其最高制程工艺可以达到0.25微米。
  再往下发展,就必须采用第三代光源,即波长248nm的krf(氟化氪)准分子激光,它能够实现130nm的制程。
  至于第四代光源,则是目前最先进的193nm arf(氟化氩)准分子激光。
  按照林本坚的理论,这种光源通过浸入式技术,理论上可以将制程推进到22nm,甚至在孙元成根据david mann公司的重复曝光理论推测,还能更低。
  章忠谋耸了耸肩,语气中带着浓浓的不屑,“从g线到i线,我们用了整整16年的时间。
  即便华国存在所谓的后发优势,他们也不可能在短短半年内就达到那样的技术水平。
  况且,半导体产业是一个高度复杂的综合性产业,制造一颗芯片需要经过1000多个不同的流程,整个生产系统由上千个不同的部件组成,仅一个光刻机就包含了8万多个精密零件。
  而这些零部件,他们大半都没法自产,到时候随便哪个环节卡他们一下,他们的光刻设备就出不来的。
  所以,尚义,你说,在如此短的时间内,他们真的有可能达到0.35微米的工艺水平吗?
  只要他们没法在我投产之前,也就是一年后达到0.35微米的水平,且成本和我一致,那他们就没有机会了。
  因为这是一个生意!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