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0章 九年(4 / 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许久没喝酒,郭嘉被呛了一下,脸色微微有些发红,缓了一会儿后对刘协拱手道:“陛下,如今公共学塾也已全面铺设完毕,您看科举是不是该开始了?”
  科举至今都没有正式施行。
  因为缺乏条件。
  铺设公共学塾、开创新学、大量培养底层百姓读书,就是为了给科举做准备。
  现在公共学塾也都铺设完了,而且经过九年时间,民间也全面接受了新学,科举也是该提上日程。
  “嗯……”
  刘协放下酒樽,微微陷入沉思,而后看向诸葛亮,“孔明,你觉得呢?”
  用科举制取代察举制虽然是必行之事,但需要一个时机,在这一点上他有些难以决断。
  毕竟这是翻天覆地的大事情。
  “回禀陛下,臣以为此刻推行科举,正当其时。”
  诸葛亮目光坚定,条理清晰地阐述道:“公共学塾的全面铺设,使得无数寒门子弟得以接受新学教育,民间对新学的接纳,更为科举奠定了坚实的民意基础。”
  “以往察举制下,举荐多受世家把控,不少有才之士因出身卑微而被埋没。科举则不问出身,唯才是举,只要有真才实学,皆可通过科举入朝为官,为国家效力。”
  “此时推行科举,能为朝廷选拔出更多真正有学识、有能力的人才,乃是顺应民心的举措。”
  “这不仅能激发百姓向学之心,更能让国家在各方面的建设中,广纳贤才,蒸蒸日上。且如今战事已息,国家处于休养生息、蓬勃发展之际,推行科举,时机绝佳,望陛下勿要犹豫。”
  诸葛亮侃侃而谈,显然是支持郭嘉的。
  他也参与到了教育改革里去,知道如今民间对于新学的接受度已经很高,所有人都在期待一个新的选才方式取代察举制。
  听完诸葛亮的话,刘协微微点头,说道:“既如此,那便依奉孝和孔明之言行事吧。”
  “等到明日朝会,朕便会正式昭告天下,从此以后以科举制选贤,并且开办我大汉有史以来的第一场春闱!”
  现在大、中、小公共学塾的晋升制度,其实就是科举制的体系,因为小升中、中升大、大升国子监或者军事学院,都需要层层考试,与科举制一般无二。
  只不过朝廷从未真正废除察举制,还有不少顽固派的士子儒生们依旧坚持这条路。
  现在,是时候该正式破旧立新了。
  郭嘉闻言神色一阵激动,深深行礼道:“陛下圣明!”
  群臣也纷纷起身道:“陛下圣明——!”
  刘协收敛思绪,说道:“好了好了,今日只饮酒做乐,不谈国事。”
  “接着奏乐,接着舞!”
  随着刘协的话落下,乐声再度响起,舞女们也再度走入席间起舞。
  刘协抬手将郭嘉招到身边,笑问道:“科举制取代察举制就在眼前了……奉孝,你的心情如何啊?”
  他清楚,这是郭嘉一直以来的梦想。
  郭嘉也一直在为此而努力。
  听闻此言,郭嘉眼神略显复杂,说道:“臣等这天已经等得太久了,多谢陛下成全。”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