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5章 减肥减到走火入魔?(4 / 5)
结果,刘艺菲直接一句“弹钢琴和谈的在我看来没什么区别”,既怼得父子俩哑口无言、满脸通红,也彻底打破了那场无厘头的炒作。
姜闻显然也听过这段过往,挑了挑眉,看向刘艺菲的眼神里多了几分趣味:“这话够直接,我喜欢。”
玩笑过后,陈飞收起笑意,看向姜闻,好奇追问:“你怎么突然提起钢琴这个话题了?难不成是有什么新想法?”
他本来只是随口一问,没指望得到特别的答案,毕竟姜闻此前的作品多聚焦于历史、江湖等厚重题材,与“钢琴”这种偏文艺的元素似乎沾不上边。
可没曾想,姜闻竟重重一点头,语气十分认真:“没错,我还真准备拍一部关于‘钢琴’的电影。”
他想了想后,开始详细阐述自己的构想:
“剧情主要以郎朗从小学琴到17岁参加拉维尼亚音乐节一鸣惊人的经历为主线。
郎朗3岁时,父亲郎国任发现其音乐天赋,便辞去工作,全职陪他从沈阳到首都,再到德国、日本、美国等地求学参赛。
郎朗在学琴过程中历经重重困难,面对西方艺术界的偏见与质疑,他以卓越的琴艺和坚定的信念,一路过关斩将,最终登上世界顶级艺术舞台,用实力征服了观众……”
姜闻说得十分投入,手还下意识地比划着,仿佛已经在脑海里勾勒出了电影的画面:
“核心其实还是‘对抗’,就像《让子弹飞》里张牧之跟黄四郎的对抗,只不过这次的‘武器’从枪变成了钢琴,对抗的对象也从军阀恶霸,变成了愚昧、贪婪和命运的无常。
我想通过钢琴这个‘外来物’,折射出现代社会的荒诞与悲凉……”
陈飞静静听着,陷入了沉思。
等姜闻说完,他才缓缓开口,语气委婉却态度明确:“姜导,你这个想法确实很有深度,也很新颖,能看出你想表达的东西还是那么尖锐、有力量。
但说实话,我不太看好这个项目能超越《让子弹飞》。”
见姜闻没有反驳,只是眼神沉沉地看着自己,陈飞继续解释:“你刚才说核心是‘对抗’,这其实和《让子弹飞》的内核很像。
都是主角带着某种‘象征物’(枪/钢琴),在特定环境里与各方势力博弈。
但《让子弹飞》的成功,除了内核深刻,还有着极强的叙事节奏、密集的黑色幽默和极具冲击力的视觉符号,这些元素结合得恰到好处,才成就了经典。
反观这部钢琴题材的电影,‘钢琴’本身是偏安静、文艺的符号,要想用它撑起‘对抗’的张力,难度太大了。
如果处理不好,很容易让故事显得拖沓、沉闷,观众可能get不到您想表达的内核,反而觉得‘看不懂’。
而且《让子弹飞》的珠玉在前,观众对您的期待值已经拉到了顶点,只要这部电影有一点不如预期,就会被拿来反复比较、挑剔,最后反而会掩盖它本身的优点。”
姜闻听完,没有立刻说话,只是从口袋里掏出一支烟,却没有点燃,捏在手里反复摩挲。
会场的喧闹声似乎被隔绝在两人之外,他眉头微蹙,眼神里满是思索。
陈飞的话虽然直接,却戳中了他没敢深想的隐患。
他确实想借钢琴再讲一次对抗的故事,却忽略了符号本身的属性差异,以及经典续集面临的超越困境。
过了好一会儿,他才缓缓叹了口气,将烟塞回口袋,语气里带着几分怅然:
“你说得有道理,我确实有点太执着于‘对抗’这个内核了,没考虑到符号本身的适配性,看来这个项目,还得再好好琢磨琢磨……”
陈飞看着姜闻沉思的模样,没有再多说什么。
他心里知道,以姜闻的性格,不会轻易放弃自己的想法。
但这次的提醒,至少能让他在后续打磨剧本时,多一些冷静和考量。 ↑返回顶部↑
姜闻显然也听过这段过往,挑了挑眉,看向刘艺菲的眼神里多了几分趣味:“这话够直接,我喜欢。”
玩笑过后,陈飞收起笑意,看向姜闻,好奇追问:“你怎么突然提起钢琴这个话题了?难不成是有什么新想法?”
他本来只是随口一问,没指望得到特别的答案,毕竟姜闻此前的作品多聚焦于历史、江湖等厚重题材,与“钢琴”这种偏文艺的元素似乎沾不上边。
可没曾想,姜闻竟重重一点头,语气十分认真:“没错,我还真准备拍一部关于‘钢琴’的电影。”
他想了想后,开始详细阐述自己的构想:
“剧情主要以郎朗从小学琴到17岁参加拉维尼亚音乐节一鸣惊人的经历为主线。
郎朗3岁时,父亲郎国任发现其音乐天赋,便辞去工作,全职陪他从沈阳到首都,再到德国、日本、美国等地求学参赛。
郎朗在学琴过程中历经重重困难,面对西方艺术界的偏见与质疑,他以卓越的琴艺和坚定的信念,一路过关斩将,最终登上世界顶级艺术舞台,用实力征服了观众……”
姜闻说得十分投入,手还下意识地比划着,仿佛已经在脑海里勾勒出了电影的画面:
“核心其实还是‘对抗’,就像《让子弹飞》里张牧之跟黄四郎的对抗,只不过这次的‘武器’从枪变成了钢琴,对抗的对象也从军阀恶霸,变成了愚昧、贪婪和命运的无常。
我想通过钢琴这个‘外来物’,折射出现代社会的荒诞与悲凉……”
陈飞静静听着,陷入了沉思。
等姜闻说完,他才缓缓开口,语气委婉却态度明确:“姜导,你这个想法确实很有深度,也很新颖,能看出你想表达的东西还是那么尖锐、有力量。
但说实话,我不太看好这个项目能超越《让子弹飞》。”
见姜闻没有反驳,只是眼神沉沉地看着自己,陈飞继续解释:“你刚才说核心是‘对抗’,这其实和《让子弹飞》的内核很像。
都是主角带着某种‘象征物’(枪/钢琴),在特定环境里与各方势力博弈。
但《让子弹飞》的成功,除了内核深刻,还有着极强的叙事节奏、密集的黑色幽默和极具冲击力的视觉符号,这些元素结合得恰到好处,才成就了经典。
反观这部钢琴题材的电影,‘钢琴’本身是偏安静、文艺的符号,要想用它撑起‘对抗’的张力,难度太大了。
如果处理不好,很容易让故事显得拖沓、沉闷,观众可能get不到您想表达的内核,反而觉得‘看不懂’。
而且《让子弹飞》的珠玉在前,观众对您的期待值已经拉到了顶点,只要这部电影有一点不如预期,就会被拿来反复比较、挑剔,最后反而会掩盖它本身的优点。”
姜闻听完,没有立刻说话,只是从口袋里掏出一支烟,却没有点燃,捏在手里反复摩挲。
会场的喧闹声似乎被隔绝在两人之外,他眉头微蹙,眼神里满是思索。
陈飞的话虽然直接,却戳中了他没敢深想的隐患。
他确实想借钢琴再讲一次对抗的故事,却忽略了符号本身的属性差异,以及经典续集面临的超越困境。
过了好一会儿,他才缓缓叹了口气,将烟塞回口袋,语气里带着几分怅然:
“你说得有道理,我确实有点太执着于‘对抗’这个内核了,没考虑到符号本身的适配性,看来这个项目,还得再好好琢磨琢磨……”
陈飞看着姜闻沉思的模样,没有再多说什么。
他心里知道,以姜闻的性格,不会轻易放弃自己的想法。
但这次的提醒,至少能让他在后续打磨剧本时,多一些冷静和考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