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9章 太早熟了(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听你们这意思,我一个大学士没遭到林泰来报复,那就是林泰来“开恩”了?
  总而言之,这次林泰来却出奇的低调,让朝廷很多人居然有点不适应。
  最不能适应的人,可能就是今年刚回到京师,担任了礼部侍郎兼翰林院掌院学士的沈一贯。
  本来沈一贯的发展是非常顺利的,在原首辅申时行的提携下,已经升为了三品词臣。
  可以说只差一步就能入阁,只要有申首辅的支持,这完全不是问题。
  不过在万历十六年冬天沈一贯请了探亲假,回浙江老家去了,然后万历十七年又报了丁忧,在家守制。
  却没想到,就是这三四年时间,沈一贯感觉自己像是错失了一个亿。
  这段时间内阁大学士全部换了一遍,而他沈一贯却只能在家守制!
  如果不是守制,怎么也能轮得到自己一个名额,老首辅申时行一定会推荐自己,而不是推荐张位!
  更令沈一贯郁闷的是,这次回来后,物是人非。朝廷完全大变样,一直提携自己的老首辅申时行已经走人了,自己入阁的机会非常落后。
  别的不说,于慎行、陈于陛这两个尚书肯定比自己更优先入阁,除非自己能获得类似于原首辅申时行那样的强力支持。
  所以沈一贯原本想着,等林泰来到翰林院时,想办法与林泰来拉关系。
  按照过去惯例,林泰来肯定会来翰林院装逼,到时候多配合着给林泰来一点虚荣,这关系不就好起来了吗?
  却没想到,林泰来这次一反常态,并没有来翰林院刷存在,甚至连大门都不出。
  有点按捺不住心里的急切,沈一贯将周应秋和董其昌这两个公认的林党叫了过来,询问道:“九元君为何闭门不出?”
  周应秋答道:“九元公可能是转战数千里之后,身心太过于疲累了,所以想要休息。除非皇上有旨意,九元公怕是不想活动了。
  再说九元公身兼那么多的职务,大概暂时没精力全都视察。
  但若只选择一两个,又怕被非议为厚此薄彼,干脆就全不去了。”
  沈一贯语重心长的说:“别的衙署可以不用去,但还是应该到翰林院来看看,毕竟这里是他的本职所在。
  而且九元君志向远大,若想登文渊阁,也离不开翰苑词臣体系啊。”
  周应秋很想告诉沈掌院,九元公在私下里指出过,只要皇帝宅在宫里不出来,那么未来二十年翰林院就没卵用,挂个名就行。
  但是想了想,自己升修撰还要靠沈掌院,就忍住没说这种打击翰林院士气的话。
  沈一贯又问道:“听说你们都是林九元的同年亲密友人,难道林九元回京后,没有与你们聚会过?”
  周应秋说:“尚未有聚会,但不排除有私下里单独会面的。”
  而后沈一贯直接说:“那你们能不能安排出一个合适机会,让我与林九元会面?”
  周应秋犹豫了一会儿后才说:“掌院过两日去太常寺碰碰运气,说不定能偶遇九元公。”
  沈一贯吃惊而又心理不平衡的说:“为什么是太常寺?”
  林泰来身上的兼职中,从吏部到兵部再到翰林院,哪个不比太常寺更重要?
  林泰来虽然是太常寺少卿,但那也只是为了给林泰来挂一个正四品待遇而已。
  而林泰来连翰林院也不去,就去太常寺,是不是政治上有点不成熟?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