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8章 崔健(3 / 4)
因为在当下的主流面前,阿郎的歌声是不被允许的,他的乐队被迫解散,本人也因为演唱和创作这些歌曲遭到了交响乐团的开除。
阿郎固执的坚持玩儿摇滚,在朋友开的酒吧里打杂度日。
而在阿郎父母眼中,阿郎自然是在不务正业.
李小林看着阿郎的故事,一下子想到了一个近些年在京城大放异彩的人物
——崔健。
崔健是个京城人,1961年出生,原名其实叫崔建军,但是他觉得这个名字太普通,就改成了崔健。
他的父亲是个专业的小号演奏者,母亲则是舞蹈团的成员,随着他父亲工作的调动,他们一家先后住过幸福村、灯市口、空政文工团、空军学院,可以说,崔健的整个童年都是在父亲的军队的环境下长大的。
后来崔健就学上了小号,学会了《贝尔曼小号协奏曲》,当时沈阳军区文工团和京城军区文工团都在社会上招收小号演奏员,崔健的演奏获得了考官的极大好评。
当时沈阳文工团直接发去了调令,要招收崔健入伍,但崔健母亲很反对,所以没有去成。
而京城文工团直接找到了崔健与他会谈,因为无需离开京城,所以获得了崔健本人和父母的许可,但被学校却拒绝了,因为觉得这会影响“上山下乡”。
但实际上呢,1979年的时候,崔健才刚刚中学毕业。
因此他的童年轨迹,其实和《动物凶猛》和《阳光灿烂的日子》里的马小军是相同的,都是待在城市里度过这一切的。
中学毕业以后呢,他就成了在家待业的待业青年,不过因为他会吹小号,所以工程兵文工团和总政文工团先后请他去帮忙吹号,算是打杂。
打了几年杂,崔健混成了京城交响乐团的小号乐手。
当时嗡嗡嗡刚结束嘛,大部分行业还停留在十几年前,官方的演奏乐器也都是不插电的。
在当时的音乐里,摇滚、流行、爵士这些现代音乐领域一片空白。
崔健所在的京城歌舞团按当时仅有的文艺形式将团员分为古典与民乐,崔健负责古典弦乐的小号部分。
但这并没有占用他的太多时间,因为他是第三小号,一般一场演出只需要一把小号,他不经常上场。
闲下来,定音鼓手周亚平想出了个赚钱方法。
他把目光放在大批因改开来到中国的外国留学生与专家身上,他去和外交人员饭店这种专门为外国人提供住宿餐饮的机构接触,自组小乐队,为他们演奏日本、欧美电影里的歌曲。
崔健因为能出色地用英文演唱《草帽歌》而被邀请进来。
当时大部分歌手都是民乐出身,只会李谷一或蒋大的为这种唱法,这就显得崔健比较宝贵,因为他能非常准确地模仿那些英文歌手的唱法,这在当时很少见。
和老外以及留学生一接触,崔健的视野打开了,他听到了外国旅游者和学生带进中国的磁带,听到了不同于当时主流的音乐,然后他就开始学弹吉他,很快学会当众演唱,唱久了别人的歌没有意思,83年,崔健写了自己的第一首歌《我爱我的吉它》。
再过一年,他发了一张专辑《当代欧美流行爵士disco—崔健独唱集》。
同一年,他还和另外六位专业音乐人成立了乐队七合板,在京城的小餐馆和小旅馆里演奏西方流行音乐。
这才只是1984年。
之后崔健继续搞音乐,不过七合板乐队被迫解散,到了1986年,一切有了转折。
这一年的夏天,崔健写出第一首摇滚歌曲《不是我不明白》,然后他以绝佳的创作状态,写了《新长征路上的摇滚》、《从头再来》、《不再掩饰》、《出走》、《一无所有》.
他又带着乐队去参加音乐家协会主办的孔雀杯全国民歌、通俗歌曲大奖赛。
不过因为他们的唱法在当时尚难以被主流接受,因此在首轮角逐中就被淘汰出局。 ↑返回顶部↑
阿郎固执的坚持玩儿摇滚,在朋友开的酒吧里打杂度日。
而在阿郎父母眼中,阿郎自然是在不务正业.
李小林看着阿郎的故事,一下子想到了一个近些年在京城大放异彩的人物
——崔健。
崔健是个京城人,1961年出生,原名其实叫崔建军,但是他觉得这个名字太普通,就改成了崔健。
他的父亲是个专业的小号演奏者,母亲则是舞蹈团的成员,随着他父亲工作的调动,他们一家先后住过幸福村、灯市口、空政文工团、空军学院,可以说,崔健的整个童年都是在父亲的军队的环境下长大的。
后来崔健就学上了小号,学会了《贝尔曼小号协奏曲》,当时沈阳军区文工团和京城军区文工团都在社会上招收小号演奏员,崔健的演奏获得了考官的极大好评。
当时沈阳文工团直接发去了调令,要招收崔健入伍,但崔健母亲很反对,所以没有去成。
而京城文工团直接找到了崔健与他会谈,因为无需离开京城,所以获得了崔健本人和父母的许可,但被学校却拒绝了,因为觉得这会影响“上山下乡”。
但实际上呢,1979年的时候,崔健才刚刚中学毕业。
因此他的童年轨迹,其实和《动物凶猛》和《阳光灿烂的日子》里的马小军是相同的,都是待在城市里度过这一切的。
中学毕业以后呢,他就成了在家待业的待业青年,不过因为他会吹小号,所以工程兵文工团和总政文工团先后请他去帮忙吹号,算是打杂。
打了几年杂,崔健混成了京城交响乐团的小号乐手。
当时嗡嗡嗡刚结束嘛,大部分行业还停留在十几年前,官方的演奏乐器也都是不插电的。
在当时的音乐里,摇滚、流行、爵士这些现代音乐领域一片空白。
崔健所在的京城歌舞团按当时仅有的文艺形式将团员分为古典与民乐,崔健负责古典弦乐的小号部分。
但这并没有占用他的太多时间,因为他是第三小号,一般一场演出只需要一把小号,他不经常上场。
闲下来,定音鼓手周亚平想出了个赚钱方法。
他把目光放在大批因改开来到中国的外国留学生与专家身上,他去和外交人员饭店这种专门为外国人提供住宿餐饮的机构接触,自组小乐队,为他们演奏日本、欧美电影里的歌曲。
崔健因为能出色地用英文演唱《草帽歌》而被邀请进来。
当时大部分歌手都是民乐出身,只会李谷一或蒋大的为这种唱法,这就显得崔健比较宝贵,因为他能非常准确地模仿那些英文歌手的唱法,这在当时很少见。
和老外以及留学生一接触,崔健的视野打开了,他听到了外国旅游者和学生带进中国的磁带,听到了不同于当时主流的音乐,然后他就开始学弹吉他,很快学会当众演唱,唱久了别人的歌没有意思,83年,崔健写了自己的第一首歌《我爱我的吉它》。
再过一年,他发了一张专辑《当代欧美流行爵士disco—崔健独唱集》。
同一年,他还和另外六位专业音乐人成立了乐队七合板,在京城的小餐馆和小旅馆里演奏西方流行音乐。
这才只是1984年。
之后崔健继续搞音乐,不过七合板乐队被迫解散,到了1986年,一切有了转折。
这一年的夏天,崔健写出第一首摇滚歌曲《不是我不明白》,然后他以绝佳的创作状态,写了《新长征路上的摇滚》、《从头再来》、《不再掩饰》、《出走》、《一无所有》.
他又带着乐队去参加音乐家协会主办的孔雀杯全国民歌、通俗歌曲大奖赛。
不过因为他们的唱法在当时尚难以被主流接受,因此在首轮角逐中就被淘汰出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