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7章 迎接(中)(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廖司令望向窗外,目光悠远,“做好安抚工作,主要是渔民们,我相信等瓦良格号到港后,他们会是最开心的那群人。”
  不待李东方回应,耳畔传来敲门声。
  廖司令哈哈一笑站起身来,对李东方说:“你的搭档来了,往后很长一段时期,你二人,你们两方,一定要通力合作。”
  他忽然压低声音道:“你小子的性子给我收敛点,别被我听说你对人家不尊敬,虽然说起来你是舰长,但是私下里你得配合他,尽量满足他的要求。”
  李东方倒也不傻,尽管他并不知道来者是谁,但是你廖司令都起身相迎,我还敢不尊敬?
  带着满心好奇,李东方快步上前打开房门。
  门口戳着几个人,为首的是一个身材矮小的小老头,败顶,为数不多的头发全白,戴着一副酒瓶底眼镜。
  廖司令笑着迎上去,人未至,手先到,“潘老来了,有失远迎,有失远迎……”
  李东方惊愕,不过很快回过神来,潘境夫?
  尽管未见其人,但是这个名字,李东方可谓如雷贯耳。可以这么说,他们这一代海上人有舰可用,此人当居首功。李东方如此犟种的一个人,也不由得作躬身姿态,面露敬意。
  潘境夫是个很随和的性子,跟廖司令也是老相识,直接喊他老廖,其实两人没相差几岁。
  大家在办公室里的一套红漆木艺沙发上落座后,潘境夫忙不迭打听起瓦良格号的情况,这个项目他还未考虑好要不要接手,他手上有好几个项目在干,都是关于国产舰船的研发或升级。是廖司令再三相邀,说过来之后他肯定不会后悔,潘境夫这才暂停手头工作,打算先来看看。
  作为专业人士,潘境夫对目前世界上的航母和舰船,正在服役的,甚至是在建的,可以如数家珍。
  “老廖,库兹涅佐夫级航空母舰2号舰,据我了解,根本没建设好啊,顶多只有船体完工,因为八八年下水了,如果只是研究船体的话,恕我直言,我手头上的那几个项目,不说更重要吧,可能更迫切一些。”
  能随口说出瓦良格号的全名,足以看得出潘境夫对其的关注和了解。
  廖司令呵呵一笑,因为再次被他制止喊廖老,只能随他的意,“老哥即便贵人多事,起码也听说过吧,瓦良格号这次是开回我国的。”
  他把“开”字加了重音。
  潘境夫心说你们把消息藏得这么严实,我待的那地方,通讯又不便利,听说过一点,也仅仅是一点,不过确认到瓦良格号的动力系统完备,高低还是让他有些惊讶,他沉吟问:“航速如何?”
  廖司令摇摇头,“我们的人目前还没参与其中,没有具体数据,只能从航行的时间上来推断,从起航到现在确定的预计到港时间,费了一个半月。”
  潘境夫皱眉道:“那也不快啊。”
  要知道,新型航母的航速,一般可以达到三十节左右,即每小时五十多公里。瓦良格号始建于一九八五年,自然也是一艘新型航母。
  按照这个航速的话,从乌国抵达我国东北,十天半个月足矣。现在等于说了三倍时间。
  通过这个信息和分析,潘境夫大致得出一个结论:即便瓦良格号动力系统完备,但是现在装载的动力系统,肯定不是设计时的那套动力系统。
  事实上,这件事完全可以理解。能从外国买来一艘航母,本就是一件极为惊人的事,他最初听说时,也感到无比震惊。只是后面冷静下来想想,他又觉得大概率买不到什么好东西,如今看来,果真如此。
  前苏联老式的蒸汽机轮,我们是有的,早年我们从前苏联进口过战舰。也就是说,研究这样的蒸汽机轮技术,我们并不缺实物,事实上一直也在研究,并得到过一些成果。
  而这样的蒸汽机轮和技术,搭配一般的舰船尚可,对于航母,甚至是新一代舰船,无异于小马拉大车。潘境夫手上的有一个项目,就是涉及到从这些技术上推陈出新,致力于研发出更强动力的舰船发动机。
  见他脸上有些失望之色,廖司令道:“这事还不好过早下定论,反正建昆同志告诉我,现在瓦良格号上面的动力系统,就是设计时的动力系统,或许负责驾驶瓦良格号的乌方人马,没有全速开拔,或许航行途中有耽搁,都有可能。”
  其实都不是,问题出在李建昆。
  如果不是美国人一个劲儿催,他原本计划两个月把瓦良格号开回来就行。
  “李建昆?”听他第二次提到这个名字,潘境夫饶有兴致问,这孩子的名字他也是如雷贯耳啊。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