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2 / 3)
周王顿时如临大敌:「不必劳烦母后身边的人,十七久在江南,一年也见不得母后几面,您若是觉得她丢脸,儿臣就让她少进宫几趟。」
正好柏十七最不耐烦进宫请安,每次都抱怨自己格格不入,就好像把狗尾巴草强行栽进了御花园,非要充什么姹紫嫣红的名品。
周王生怕媳妇儿再抱怨下去,进而会引发「门不当户不对的婚姻难以幸福的谬论」,通常都是用另外一种方式堵住她的嘴巴,以缱绻的方式强行终止她的抱怨。
旁观了数次周王为周王妃开脱的太子妃羡慕不已——周王妃也太好命了!
皇后娘娘贤名在外,与太子妃婆媳关系融洽,唯独见到周王妃,老觉得她浑身都是毛病,开口就能把人噎回去,不说憋著自己难受,说了怕周王难受,又要跳出来为儿媳妇辩驳,到最后她更不痛快。
至于儿媳妇的感受,则不在她的考虑之列。
天长日久,皇后娘娘也只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在每年有限的见面时间之内,尽量缩短与周王妃寒暄的时间。
她与太子妃还可闲话宫中琐事,琴棋书画,小皇孙们的教育问题,皇室宗亲,碰上周王妃只有尬聊,通常不足一盏茶的功夫就能把天聊死,然后……恨不得把小儿媳妇轰出去。
譬如今年的见面,就再次陷入了往年的死循环。
周王带著王妃与孩子们进宫请安,难得他们要在京里长住几个月,皇后娘娘也分外开心能见到小儿子与双胞胎,故而周王一家子进宫来请安,她还是很高兴的。
高兴之下,难免会问及周王在两淮的生活。
「我瞧著皇儿好像比往年瘦了不少,可是两淮公事繁忙,休息不好?」
周王妃柏十七实话实话:「来京之前,儿臣也忙著帮里的事情,有段日子与殿下没见面了。」他休息的好不好,还真不知道。
每年押送漕粮入京之前,都是漕帮最忙乱的日子,她自己也忙的脚不沾地,俩孩子都是苏氏在照管,连孩子们都是上了漕船才见到,哪有空去管周王休息的好不好?
——职业女性的辛苦,皇后娘娘并不了解。
饶是皇后娘娘涵养功夫好,心里也极不痛快,目光往儿子面上扫了一眼,发现赵无咎端坐如钟,面色寻常,并无丝毫不满,似乎对此习以为常,她的两条眉头就不由的皱了起来。
「那平日由谁照料皇儿的衣食?」
此话隐隐含著谴责之意。
做人妻子除了要为夫家绵延子嗣,更要悉心照料丈夫的饮食起居,周王妃倒好,连周王的面儿都见不著,谈何照料?!
周王妃到底是乡野出身,连皇后娘娘话里的谴责之意都听不出来,还回答的一板一眼:「殿下的衣食都有府里仆从照料,想来他们也不敢偷懒懈怠,母后放心。」
皇后娘娘:本宫没法放心!
她心爱的小儿子自十几岁离开京城,本是金尊玉贵的皇子,却驻守边关,吃尽了苦头,原以为成婚之后能过几天好日子,没想到娶了个不著调的儿媳妇。
皇后娘娘心里苦哇!
偏偏儿子不理解她的一片慈母心肠,还替儿媳妇开脱:「母后不必担心,儿子在边关十年,身边之事自己就能料理,倒不必非要王妃跟著。」倒愈发显的她这个婆婆里外不是人了。
皇后娘娘的眼圈当时就红了。
周王与周王妃这对冤家面面相觑,还不明白哪里惹的皇后娘娘不开心了。
柏十七是真不懂。
她从小到大,都不是柏震霆夫妇的贴心小棉袄,而是个闯祸精,不被老爹拿著棍子揍就已经算是懂事了,难道还指望她能了解后院女人的曲折心肠?
柏十七很无辜,讷讷:「我……我没说什么呀。」大家都是成年人了,且周王身边仆从环绕,又不是三岁的小奶娃,不懂饥寒,非要她亦步亦趋跟著?
更何况,就算是她家的两只团子,日常都是奶妈跟苏氏在照料,她颇像后世社会里的社畜爸爸,每日忙完帮内之事,回家逗逗吃饱喝足洗的干干净净的孩子,带著他们玩一会儿,联络联络亲子感情,等到睡觉的时候自然有奶娘抱走,免得影响柏帮主休息。 ↑返回顶部↑
正好柏十七最不耐烦进宫请安,每次都抱怨自己格格不入,就好像把狗尾巴草强行栽进了御花园,非要充什么姹紫嫣红的名品。
周王生怕媳妇儿再抱怨下去,进而会引发「门不当户不对的婚姻难以幸福的谬论」,通常都是用另外一种方式堵住她的嘴巴,以缱绻的方式强行终止她的抱怨。
旁观了数次周王为周王妃开脱的太子妃羡慕不已——周王妃也太好命了!
皇后娘娘贤名在外,与太子妃婆媳关系融洽,唯独见到周王妃,老觉得她浑身都是毛病,开口就能把人噎回去,不说憋著自己难受,说了怕周王难受,又要跳出来为儿媳妇辩驳,到最后她更不痛快。
至于儿媳妇的感受,则不在她的考虑之列。
天长日久,皇后娘娘也只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在每年有限的见面时间之内,尽量缩短与周王妃寒暄的时间。
她与太子妃还可闲话宫中琐事,琴棋书画,小皇孙们的教育问题,皇室宗亲,碰上周王妃只有尬聊,通常不足一盏茶的功夫就能把天聊死,然后……恨不得把小儿媳妇轰出去。
譬如今年的见面,就再次陷入了往年的死循环。
周王带著王妃与孩子们进宫请安,难得他们要在京里长住几个月,皇后娘娘也分外开心能见到小儿子与双胞胎,故而周王一家子进宫来请安,她还是很高兴的。
高兴之下,难免会问及周王在两淮的生活。
「我瞧著皇儿好像比往年瘦了不少,可是两淮公事繁忙,休息不好?」
周王妃柏十七实话实话:「来京之前,儿臣也忙著帮里的事情,有段日子与殿下没见面了。」他休息的好不好,还真不知道。
每年押送漕粮入京之前,都是漕帮最忙乱的日子,她自己也忙的脚不沾地,俩孩子都是苏氏在照管,连孩子们都是上了漕船才见到,哪有空去管周王休息的好不好?
——职业女性的辛苦,皇后娘娘并不了解。
饶是皇后娘娘涵养功夫好,心里也极不痛快,目光往儿子面上扫了一眼,发现赵无咎端坐如钟,面色寻常,并无丝毫不满,似乎对此习以为常,她的两条眉头就不由的皱了起来。
「那平日由谁照料皇儿的衣食?」
此话隐隐含著谴责之意。
做人妻子除了要为夫家绵延子嗣,更要悉心照料丈夫的饮食起居,周王妃倒好,连周王的面儿都见不著,谈何照料?!
周王妃到底是乡野出身,连皇后娘娘话里的谴责之意都听不出来,还回答的一板一眼:「殿下的衣食都有府里仆从照料,想来他们也不敢偷懒懈怠,母后放心。」
皇后娘娘:本宫没法放心!
她心爱的小儿子自十几岁离开京城,本是金尊玉贵的皇子,却驻守边关,吃尽了苦头,原以为成婚之后能过几天好日子,没想到娶了个不著调的儿媳妇。
皇后娘娘心里苦哇!
偏偏儿子不理解她的一片慈母心肠,还替儿媳妇开脱:「母后不必担心,儿子在边关十年,身边之事自己就能料理,倒不必非要王妃跟著。」倒愈发显的她这个婆婆里外不是人了。
皇后娘娘的眼圈当时就红了。
周王与周王妃这对冤家面面相觑,还不明白哪里惹的皇后娘娘不开心了。
柏十七是真不懂。
她从小到大,都不是柏震霆夫妇的贴心小棉袄,而是个闯祸精,不被老爹拿著棍子揍就已经算是懂事了,难道还指望她能了解后院女人的曲折心肠?
柏十七很无辜,讷讷:「我……我没说什么呀。」大家都是成年人了,且周王身边仆从环绕,又不是三岁的小奶娃,不懂饥寒,非要她亦步亦趋跟著?
更何况,就算是她家的两只团子,日常都是奶妈跟苏氏在照料,她颇像后世社会里的社畜爸爸,每日忙完帮内之事,回家逗逗吃饱喝足洗的干干净净的孩子,带著他们玩一会儿,联络联络亲子感情,等到睡觉的时候自然有奶娘抱走,免得影响柏帮主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