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7章 448【让陈大诗人给我们打工赚钱】(3 / 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李艺书道:“你也去香江拍过电影,对那边的情况多少了解一点,你说在香江是演员、导演厉害,还是电影公司厉害?”
  “这个……”
  巩丽迟疑道:“应该是公司吧?”
  她之前在香江拍过两部电影,也跟那边的一些演员、导演打过交道。
  旁的不说,就当初拍的《新天龙八部》,导演钱永强因为票房差强人意的关系,面对龙五一家人的时候,那叫一个汗流浃背。
  要不是后面李艺书帮了一手,搞不好钱永强的下场非常糟糕,被干掉那不至于,但肯定得打白工了。
  固然说,永盛电影公司背景不一般,一般演员跟导演不敢招惹与反抗。
  但其他的电影公司,同样是不容小视,无论是嘉禾,还是早期的新一城,亦或者是这几年冒头的几家电影公司。
  都绝对是演员与导演不敢招惹的存在。
  “你可以更肯定一点。”
  李艺书笑道:“在香江的电影行业中,必然是电影公司更强势一点,而这个趋势,未来会逐渐的蔓延到内地……”现在内地演员、导演,只要是出了名的,基本上都不愁没戏拍。
  而且现在搞电影的,都还被称之为文艺工作者,这个行业也被称之为文艺圈。
  但是在过几年,到了千禧年后,文艺圈就改成了文娱圈。
  等10年后,几大互联网资本齐齐下场,就彻底变成了娱乐圈。
  看似只是名气的转变、跟市场喜好的变化,但实际上是电影工作者,逐渐的失去了在制作电影期间的话柄与权力。
  通俗一点讲,就是资本让你拍什么你就得拍什么。
  你不拍就没人投资。
  《满江红》《热辣滚烫》这些都是标志性的资本需求下拍摄出的影片。
  你再大的大腕,到了行业的顶点,诸如张国师这种,都得被资本砸跪下来,消费前半生的名气与大众口碑。
  听完了李艺书的讲述,巩丽不敢置信道:“以后内地电影行业真的会这样?!”
  她跟很多导演合作过,其中不乏李艺书、张一谋这种大导演,很清楚现在内地几乎所有的导演,都有自己的坚持,选谁当演员,需要怎么拍,都是他们决定。
  也只有去香江拍电影的时候,巩丽才体验到了什么叫导演或许会成为工具人,制片方才是老大。
  “市场经济,一切皆有可能。”
  李艺书笑了笑,他只是拿港台,还有日韩,以及美国来举例。
  实际上,这些例子还不太好。
  因为这个时代大部分投资人,其实还是挺尊重导演选择的。
  毕竟他们投钱,无外乎两种,一个捧自己的女人,一个是赚钱。
  但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就把这两个最简单的模式给打破了。
  迷信大数据的分析,选谁出演,选什么剧本,乃至如何拍电影,流量说了算。
  不再以剧本、演员、导演为主。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