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9章 海上巨无霸来了(2 / 3)
  将这艘巨无霸提前几年出现在了任重的眼前。
激动,当然很激动。
虽然说现在东大已经不是特别需要这玩意了,现在甚至都不太可能有本土被入侵的危险了,在东大周边方圆一千公里的地方都是j-9和强-9攻击的范围,由于大黑鱼的提前出现和领先,游弋在海洋深处的东大大黑鱼才是东大最大的杀手锏。
但是作为海洋上最强大的一个武器平台,航空母舰是大国的标配。
可以不用,但是必须要有!
只不过在研究的次序上,任重将这个放到了最后的位置。
在三代驱逐舰和大黑鱼成熟后,为航空母舰配齐了所有强大的带刀侍卫,才开始了这个巨无霸的研究和建造。
现在看来,这个时间来得也刚刚好,在第四个五年计划开始的时候提前来临。
尽管距离形成真正的战斗力还要起码两年时间以上,现在的东大海军中,没有人具备指挥一个航空母舰战斗群作战的经验,这些都需要时间来训练和堆积,然而即便这样东大第一个航空母舰战斗群的出现,这也是东大几百年以来海上力量空前强大的新时期。按照计划,第一艘航空母舰建造下水后,下一艘将会在下一个十年计划中才会出现了。
不仅仅是一个航空母舰战斗群造价惊人,更因为要培养一支航空母舰战斗群的操作人员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在燕都号航空母舰战斗群,未来所有的岗位都是一岗多人,他们不但要自己摸索指挥一支战队作战的战术,还要用这个实战来训练出另外一支队伍。
百年海军,这个真不是瞎说的。
东大可以爆出驱逐舰甚至大黑鱼的艇上人员,那是因为这些毕竟是一个独立的作战个体,通过早期一艘驱逐舰和大黑鱼实地训练成熟后,通过传帮带模式,可以批量拷贝出来一大批的海军人员。
但是航母战斗群作战模式完全不一样了。
无论是编组、拱卫还是海上作战,几乎每个都是大课题。
通过十年的时间能把这套作战体系摸索明白已经非常快了。
在这方面,任重不着急。
现在也没有谁有那么不开眼可以轻易挑衅东大的,局部的小冲突,有两栖攻击舰舰队基本上也能解决问题,对于航空母舰的需求并没有那么迫切,所以在这方面,任重宁可东大的步伐慢一点,走稳一些,加上技术迭代再过十年也会日新月异,最重要的就是电子系统会提升很大。
现在的雷达和计算机对于任重来说,还是太弱了,多普勒雷达现在还没有到大成的水平,更别说相控阵了。
那个从材料到原理都需要用时间来沉淀,能在70年代用上就谢天谢地了。
在这之前,雷达研究中心的在死磕多普勒雷达,现在出来的第一代能用,但是不是太好用,至于计算机方面就更是弱,现在更新到了8086总算是可以用,但是离好用也差不少。
继续按照摩尔速度迭代计算机芯片下去,再过十年时间差不多就到了586时代,这个电脑的计算速度对于雷达信号的解析就可以提升一个大的阶段。
对于海上雷达来说,再发展十年差不多就可以把三坐标的顶板雷达在亮剑世界搞出来,对于海军来说,有了这个雷达后,整体上的战斗能力何止增加一倍以上,按照一个航母战斗群4艘旅海级驱逐舰+4艘旅洋级驱逐舰+2艘攻击型核潜艇的护卫配置,在驱逐舰上安装了8套顶板雷达后,分散开来至少可以打造一个150公里左右的驱逐舰防御圈。
这样,加上舰载机起步至少500公里外环防御圈,航空母舰有了两层防御圈后这才有基本的安全感。
航母战斗群的一般防御分为三个层次:高空、低空和水下。高空是防御对手的陆基战斗机或舰载飞机,低空防御指的是采用低弹道掠海飞行的反舰导弹,水下是防御潜艇。在实战状态下,航母战斗群的护卫舰将分散在航母周围,即使最近的护卫舰与航母之间的距离大于可视距离,最远的距离甚至是几十公里或上百公里,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提高防御空间和反应时间。舰艇集中在一起,容易受到对方的集中火力攻击。舰艇分散部署的好处是为核心装备航母提供更多的预警和防御空间和时间!
现在虽然东大有了反舰导弹问世,但是在竞争对手那里,现在的反舰导弹还没有成熟起来,航空母舰面临的最大威胁是来自空中的战机轰炸和导弹攻打的两大主流攻击方式。
来自海上的危险其实已经越来越小,因为能在海上靠近航母的武器不多,无论是战列舰,还是潜艇,现在都很难突破航母战斗群周边带刀护卫群,包括空中和海底下三重防卫。
所以航母直面对手进行战斗的时候基本没有了。
真到了这个份上,周边承担带刀侍卫角色的驱逐舰、护卫舰和潜艇都死伤差不多了。
就算是有武器也聊胜于无。
国庆节,东大的电视台再度在新闻后例外插播了一个专题节目。 ↑返回顶部↑
			
			
			
			
			
		激动,当然很激动。
虽然说现在东大已经不是特别需要这玩意了,现在甚至都不太可能有本土被入侵的危险了,在东大周边方圆一千公里的地方都是j-9和强-9攻击的范围,由于大黑鱼的提前出现和领先,游弋在海洋深处的东大大黑鱼才是东大最大的杀手锏。
但是作为海洋上最强大的一个武器平台,航空母舰是大国的标配。
可以不用,但是必须要有!
只不过在研究的次序上,任重将这个放到了最后的位置。
在三代驱逐舰和大黑鱼成熟后,为航空母舰配齐了所有强大的带刀侍卫,才开始了这个巨无霸的研究和建造。
现在看来,这个时间来得也刚刚好,在第四个五年计划开始的时候提前来临。
尽管距离形成真正的战斗力还要起码两年时间以上,现在的东大海军中,没有人具备指挥一个航空母舰战斗群作战的经验,这些都需要时间来训练和堆积,然而即便这样东大第一个航空母舰战斗群的出现,这也是东大几百年以来海上力量空前强大的新时期。按照计划,第一艘航空母舰建造下水后,下一艘将会在下一个十年计划中才会出现了。
不仅仅是一个航空母舰战斗群造价惊人,更因为要培养一支航空母舰战斗群的操作人员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在燕都号航空母舰战斗群,未来所有的岗位都是一岗多人,他们不但要自己摸索指挥一支战队作战的战术,还要用这个实战来训练出另外一支队伍。
百年海军,这个真不是瞎说的。
东大可以爆出驱逐舰甚至大黑鱼的艇上人员,那是因为这些毕竟是一个独立的作战个体,通过早期一艘驱逐舰和大黑鱼实地训练成熟后,通过传帮带模式,可以批量拷贝出来一大批的海军人员。
但是航母战斗群作战模式完全不一样了。
无论是编组、拱卫还是海上作战,几乎每个都是大课题。
通过十年的时间能把这套作战体系摸索明白已经非常快了。
在这方面,任重不着急。
现在也没有谁有那么不开眼可以轻易挑衅东大的,局部的小冲突,有两栖攻击舰舰队基本上也能解决问题,对于航空母舰的需求并没有那么迫切,所以在这方面,任重宁可东大的步伐慢一点,走稳一些,加上技术迭代再过十年也会日新月异,最重要的就是电子系统会提升很大。
现在的雷达和计算机对于任重来说,还是太弱了,多普勒雷达现在还没有到大成的水平,更别说相控阵了。
那个从材料到原理都需要用时间来沉淀,能在70年代用上就谢天谢地了。
在这之前,雷达研究中心的在死磕多普勒雷达,现在出来的第一代能用,但是不是太好用,至于计算机方面就更是弱,现在更新到了8086总算是可以用,但是离好用也差不少。
继续按照摩尔速度迭代计算机芯片下去,再过十年时间差不多就到了586时代,这个电脑的计算速度对于雷达信号的解析就可以提升一个大的阶段。
对于海上雷达来说,再发展十年差不多就可以把三坐标的顶板雷达在亮剑世界搞出来,对于海军来说,有了这个雷达后,整体上的战斗能力何止增加一倍以上,按照一个航母战斗群4艘旅海级驱逐舰+4艘旅洋级驱逐舰+2艘攻击型核潜艇的护卫配置,在驱逐舰上安装了8套顶板雷达后,分散开来至少可以打造一个150公里左右的驱逐舰防御圈。
这样,加上舰载机起步至少500公里外环防御圈,航空母舰有了两层防御圈后这才有基本的安全感。
航母战斗群的一般防御分为三个层次:高空、低空和水下。高空是防御对手的陆基战斗机或舰载飞机,低空防御指的是采用低弹道掠海飞行的反舰导弹,水下是防御潜艇。在实战状态下,航母战斗群的护卫舰将分散在航母周围,即使最近的护卫舰与航母之间的距离大于可视距离,最远的距离甚至是几十公里或上百公里,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提高防御空间和反应时间。舰艇集中在一起,容易受到对方的集中火力攻击。舰艇分散部署的好处是为核心装备航母提供更多的预警和防御空间和时间!
现在虽然东大有了反舰导弹问世,但是在竞争对手那里,现在的反舰导弹还没有成熟起来,航空母舰面临的最大威胁是来自空中的战机轰炸和导弹攻打的两大主流攻击方式。
来自海上的危险其实已经越来越小,因为能在海上靠近航母的武器不多,无论是战列舰,还是潜艇,现在都很难突破航母战斗群周边带刀护卫群,包括空中和海底下三重防卫。
所以航母直面对手进行战斗的时候基本没有了。
真到了这个份上,周边承担带刀侍卫角色的驱逐舰、护卫舰和潜艇都死伤差不多了。
就算是有武器也聊胜于无。
国庆节,东大的电视台再度在新闻后例外插播了一个专题节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