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章 极东高卢同盟,北洋尚能战否?(5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对了,高卢的炮兵皇帝,还杀到金帐公国,烧毁了他们的都城……
  当然,高卢的整体实力虽然比英吉沙弱一些,
  但其工业和文明毫不逊色,殖民地同样遍布全球,
  尤其,高卢的陆军,号称地表最强!
  举个栗子,
  其研制的十二磅野战炮,所向披靡,
  要不是因为滑铁卢的一块马蹄铁,高卢将统一欧罗巴……
  另外,戴乐高与陆远达成私下的军事同盟密约,
  派遣军事顾问团,担当军校教官,协助训练极东陆军,
  并以租借的方式,划拨五艘铁甲舰、两百门野战炮、五百辆卡车,包括大量军工制造设备,
  争取在新年到来之际,极东方面拥有击败朝廷新军的能力。
  陆远给到高卢的回报是,对高卢开放铁路、矿山、航运、金融等领域的投资,
  同时,答应了对方,输出劳务的请求,
  这一条,是因为高卢国缺人,这一点也不夸张,
  全球列强中,只有高卢国大规模使用“外籍军团”,
  就是用国籍或者金钱,征召殖民地的青壮,为高卢打仗,和雇佣军差不多,
  陆远答应了“劳工输出”,这是挣钱的路子,
  对出兵的条件,做了明显限制,
  只有在高卢本土遭遇实质侵略威胁时,以盟友的身份出兵。
  得到这个保证,戴乐高明显松了一口气,
  为啥呢?
  因为,欧罗巴列强在工业时代,
  矛盾重重,且内外交困,已经到了濒临崩溃的边缘,
  尤其普鲁士,和匈奥帝国,达成军事同盟,
  其政客们,发表的言论越来越强硬,颇有磨刀霍霍之声,
  历史上,普高因为接壤,逐渐形成“一山不容二虎”之势,
  所以,只要普匈两国掀开战争序幕,想都不用想,第一个挨揍的必然是高卢。
  战争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兵源,这也是高卢为数不多的软肋之一,
  戴乐高之所以慷慨的租借军备,就是为了补上这个短板,蒂法人太多了!
  陆远对高卢开放劳务市场,也有着眼“大农业”的计划,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