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7章 燕国文武(2 / 3)
五国伐齐的主帅乐毅啊。
乐毅有机会竞争战国四大名将的行列。
实际上战国名将如云,吴起、乐毅、赵奢、孙膑、田单、匡章、蒙恬、蒙武、蒙骜、王贲……其中吴起、乐毅都有资格并列战国四大名将。
有没有机会抽到乐毅?
秦国的白起、王翦,魏国的吴起,这些超一流统帅,李乾没能抽到。
燕国在战国七雄的存在感只是稍高于韩国,名将数量不及秦国、战国、齐国等常年征战的强国。
乐毅是燕国最强名将,要是抽到乐毅,那就好了。
秦开,战国时期燕国将领,于公元前300年大破东胡,迫使东胡北退千余里,燕国因此筑造长城,从造阳到襄平,置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等郡,招募概率为0.5%。
从招募概率来看,这位也是燕国名将,击败东胡,仅次于伐齐的乐毅。
要是能抽到这位燕国名将,倒也不错。
郭隗,燕国大臣、纵横家,燕国最强国君燕昭王的老师。
燕昭王为报齐灭燕之仇,拜访郭隗,求计问策,尊郭隗为师。
郭隗献计千金买骨为例,鼓励燕昭王广纳社会贤才,建筑“黄金台”。
乐毅、秦开、邹衍、剧辛等人才因此来到燕国,为燕昭王效力,燕国也来到了国力最强盛的时期。
郭隗,招募概率为1%。
邹衍,战国时期阴阳家代表人物,齐国人,但一度为燕昭王效力,被燕昭王拜为老师,招募概率1%。
剧辛,燕国将领,实行变法图强,使燕国国力大增,与乐毅率领联军攻入齐国。
四十多年过去,燕王喜见赵国屡困于秦国,又逼走廉颇,以庞煖为将,以为有机可乘,于是派老将剧辛为帅,伺机进袭赵国。结果剧辛轻敌,率军冒进,被赵军统帅、昔日好友庞煖击败,剧辛被俘虏杀死,燕军损兵两万人。
剧辛前期还挺有能力,年老之后败给赵国名将庞煖,也不算太差,招募概率2%。
栗腹、卿秦、乐乘、乐间,招募概率都是3%。
乐间,乐毅之子。
乐乘,乐毅、乐间的族人。
长平之战结束后,燕王喜派丞相栗腹与赵国结盟,燕国相栗腹从赵国回来,认为赵国的壮年男子都死在长平之战中,他们的孤儿还都没有长大成人,燕国可以趁机去攻打赵国。
乐间、乐乘认为刚刚结盟就背弃道义,人心离散,且赵国位于四战之地,百姓善战,反对出兵。
但燕王喜不听,派出两路军队共六十万,兵车两千辆,由栗腹率领四十万攻打鄗,卿秦、乐乘率领二十万攻打代,燕王喜亲率偏军随军一同征战。赵孝成王派廉颇率兵八万在鄗击败栗腹,率军五万在代击败卿秦。栗腹战败被杀,卿秦、乐乘被俘。次年,廉颇深入燕国五百里,包围燕国国都,在燕王喜割让五座城池后赵国才退兵。
乐间、乐乘因为怨恨燕王喜不听从他们的计策,于是留在赵国。
这四名武将,能力也不算特别差,算是当时燕国的中流砥柱。
只是燕国的六十万大军肯定有水分,毕竟长平之战,赵军都只有四十万,燕国的国力弱于长平之战开始前的赵国,肯定拿不出六十万大军。
他们面对的是身经百战的赵军,赵军主帅又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廉颇,经历大败,并不奇怪。
骑劫,战国时期燕国将领。 ↑返回顶部↑
乐毅有机会竞争战国四大名将的行列。
实际上战国名将如云,吴起、乐毅、赵奢、孙膑、田单、匡章、蒙恬、蒙武、蒙骜、王贲……其中吴起、乐毅都有资格并列战国四大名将。
有没有机会抽到乐毅?
秦国的白起、王翦,魏国的吴起,这些超一流统帅,李乾没能抽到。
燕国在战国七雄的存在感只是稍高于韩国,名将数量不及秦国、战国、齐国等常年征战的强国。
乐毅是燕国最强名将,要是抽到乐毅,那就好了。
秦开,战国时期燕国将领,于公元前300年大破东胡,迫使东胡北退千余里,燕国因此筑造长城,从造阳到襄平,置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等郡,招募概率为0.5%。
从招募概率来看,这位也是燕国名将,击败东胡,仅次于伐齐的乐毅。
要是能抽到这位燕国名将,倒也不错。
郭隗,燕国大臣、纵横家,燕国最强国君燕昭王的老师。
燕昭王为报齐灭燕之仇,拜访郭隗,求计问策,尊郭隗为师。
郭隗献计千金买骨为例,鼓励燕昭王广纳社会贤才,建筑“黄金台”。
乐毅、秦开、邹衍、剧辛等人才因此来到燕国,为燕昭王效力,燕国也来到了国力最强盛的时期。
郭隗,招募概率为1%。
邹衍,战国时期阴阳家代表人物,齐国人,但一度为燕昭王效力,被燕昭王拜为老师,招募概率1%。
剧辛,燕国将领,实行变法图强,使燕国国力大增,与乐毅率领联军攻入齐国。
四十多年过去,燕王喜见赵国屡困于秦国,又逼走廉颇,以庞煖为将,以为有机可乘,于是派老将剧辛为帅,伺机进袭赵国。结果剧辛轻敌,率军冒进,被赵军统帅、昔日好友庞煖击败,剧辛被俘虏杀死,燕军损兵两万人。
剧辛前期还挺有能力,年老之后败给赵国名将庞煖,也不算太差,招募概率2%。
栗腹、卿秦、乐乘、乐间,招募概率都是3%。
乐间,乐毅之子。
乐乘,乐毅、乐间的族人。
长平之战结束后,燕王喜派丞相栗腹与赵国结盟,燕国相栗腹从赵国回来,认为赵国的壮年男子都死在长平之战中,他们的孤儿还都没有长大成人,燕国可以趁机去攻打赵国。
乐间、乐乘认为刚刚结盟就背弃道义,人心离散,且赵国位于四战之地,百姓善战,反对出兵。
但燕王喜不听,派出两路军队共六十万,兵车两千辆,由栗腹率领四十万攻打鄗,卿秦、乐乘率领二十万攻打代,燕王喜亲率偏军随军一同征战。赵孝成王派廉颇率兵八万在鄗击败栗腹,率军五万在代击败卿秦。栗腹战败被杀,卿秦、乐乘被俘。次年,廉颇深入燕国五百里,包围燕国国都,在燕王喜割让五座城池后赵国才退兵。
乐间、乐乘因为怨恨燕王喜不听从他们的计策,于是留在赵国。
这四名武将,能力也不算特别差,算是当时燕国的中流砥柱。
只是燕国的六十万大军肯定有水分,毕竟长平之战,赵军都只有四十万,燕国的国力弱于长平之战开始前的赵国,肯定拿不出六十万大军。
他们面对的是身经百战的赵军,赵军主帅又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廉颇,经历大败,并不奇怪。
骑劫,战国时期燕国将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