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4章 新产业和市场规范化(4 / 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朱简烜创办的杂志开张就火热,自然也立刻引起了民间资本的注意。
  做这种杂志的难度,显然要比拍摄戏剧更低。
  只要找到一批人来写故事,然后定期印刷好了出去卖就行了。
  如果不图大范围发行,只在自己所在的单一城市销售,那成本会更加可控。
  所以没过多久,民间的各种故事杂志开始层出不穷。
  有的完全照搬古今传奇的模式,有的将其改造的更加的简陋且,只刊印一类甚至一个故事。
  朱简烜知道,自己创造的新产业哪怕效果不好,也会在民间引发跟风热潮。
  如果迅速产生了很好的效果,那更是会成为投资风向标。
  再加上自己的杂志社发行量不断增加,所以皇家产业集团在此之前已经在大规模扩建印刷厂了,同时还在扩建印刷设备厂。
  一边为民间提供印刷代理服务,一边向民间印刷公司出售印刷机器。
  与此同时,朱简烜安排礼部、刑部、商部联合发文,正式出台和启用出版物审查制度。
  不过这个审查制度比较简单,并没有将朱简烜拟定好的规则和要求全部列出,也不会对内容做详细审查。
  核心的目的是明确出版物的责任归属,明确禁止任何未经登记的出版物。
  所有的民间发行商,无论是想要刊印任何书籍,还是发行任何期刊杂志,都必须到各级衙门的商务部门注册发行公司。
  具体要刊印的任何书籍,以及要发行的任何杂志的时候,还要再到府级以上衙门的商务部门登记。
  说明书籍和杂志的类型和主要内容,预定的销售单价和准备印刷的数量。
  缴纳一笔手续费,领取书籍和杂志的唯一编号。
  后续相关书籍和杂志上出现了任何违规内容,根据号码处罚对应的发行公司。
  对于没有做登记的公司,没有登记编号的杂志和书籍,一经发现立即没收并处罚所有相关公司和人员。
  这种管理制度对于大明人而言并不新鲜,在普通人看来就是崇祯皇帝当年的新政残留,在常规书籍刊印上并没有完全启用。
  以前只是在报纸发行行业保留了下来,而且实际管理的也不是非常严格。
  名义上只有登记注册的报社和报纸才能合法刊印发行,但是民间一直有很多没有登记注册的无头小报。
  朝廷并没有专门的日常性的巡查和处置机构。
  都是这些小报整出什么事端的时候,皇帝才会安排锦衣卫去专门查禁。
  现在朝廷把书籍和杂志也纳入进来,相关产业的人当然不想接受,但也没有办法公开对抗。
  家大业大的发行商,主要是长期经营且跑不了的,都老老实实的去办登记手续。
  但是很多本来就在灰色地带的小发行商,并不会太把这件事情放在心上,以前怎么做还继续怎么做。
  这一次,朱简烜让税部和锦衣卫出面,让负责查禁偷税漏税的下属部门扩编,成了专门查禁民间非法经营的机构。
  所有没有登记注册的公司,所有没有登记注册的新书籍和杂志、报纸,发现后直接关闭经营场所,封禁所有的经营物资。
  若是经营本身没有问题,就要求经营着去办理登记手续,三个月之内办好手续,可以放还物资和场所。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