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9章 灭国级工程(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整个过程里,不知要攻克多少难关。
  若要让这蒸汽火车拉着的车厢有陆运价值,它得多重?原先的道路,甚至石板路,即便只是旧式马车经年累月的压过,也会车辙遍布。
  初步商议了两个来月之后,定下来的是先修一条实验路线,从京城到良乡。
  这当然是对的。
  大雪一直在下,但自从去年蒸汽机制成、率先生产的机器都于今年用于唐山煤厂之后,今年的煤产量明显提升。
  所以今年的京城乃至河北省的数个府县,不会那么缺煤。
  但大明有多大?此刻的辽东、山西、陕西、甘肃、漠南、漠北,自然都处于严寒之中。
  明年就该持续扩大机械厂的产能了,山西、察哈尔……煤田最好都能用上。
  在强悍的大自然面前,唯有不断提升的技术能力才能勉强自保。
  朱常洛需要钱。这个寒冬的赈灾要钱,后面的建设要钱,远征也要钱。
  腊月底,赐宴在京勋戚,还有宗明号、昌明号的负责人们,朱常洛卖起期货来了。
  “这么多年,昌明号、宗明号尽占先机,许多生意都是它们主做。”朱常洛看着一个个公侯伯们,“你们分润既多,再依着两大商行、其余拓海团练洋行,朕当年允诺你们的富贵都有了。”
  如今还能来赴这宴的,都是些什么角色?
  朱常洛继续说道:“黔国公远征外滇,镇远侯镇守朝鲜……”
  他念了那些旧勋臣里如今仍能主要从军伍之中立功的佼佼者,随后才道:“朕都允了他们另一番将来,既富且贵。这是他们用自己的辛劳搏来的。大功告成之日,外藩实多。至少那外滇、东瀛,还有拓海团练洋行所占无主之地,都缺人。你们若想去,也是既富且贵。”
  一众脑子里已经只剩钱的旧勋臣们神情忐忑、扭捏。
  “即便不愿阖家徙居,在诸藩担当大任,族中子弟、旁支,也应助朕的王叔、王弟们一臂之力。他们拿命搏,你们可用钱买。田土良宅、产业、家仆,乃至于藩国官职。都是大明忠臣,朕的王叔、王弟们此后据有实土,本就缺忠良臂膀。你们所担职差虽比不过立功勇将,但更可信一些。”
  朱常洛顿了一下,补充道:“当然,如今所占股比,都还在。去了那边,还另能依产出与大明再市易,另赚一笔。朕的王叔、王弟们,也懂得用这个法子。往后,大明宗藩之间比过去要更亲密,这贸易就是重要一环。朕先提出这个想法,你们都说说,有什么打算?”
  他们已经是勋爵,但朱常洛现在是在卖官、卖资产,不过卖的都是期货,是外藩的官和资产,卖的也是机会。
  枢密院设立之后,军方将领考选已经不再给旧勋臣留那么多插手机会。五军都督府的左都督,如今已经都是新立功的统兵勋臣。
  这些剩下的旧勋臣,朝政完全插不了嘴,留在大明之内如今就只剩赚钱、消费了。
  朱常洛还得继续供他们一份勋臣俸禄。
  这种状态当然已经解决了继位之初的一部分问题,但朱常洛觉得现在也是个机会让他们“物尽其用”。
  而依如今的勋臣袭封规矩,既有降等的压力,又要经过考试合格。他们若去了外藩,从此当然就只是外藩勋臣。
  那边是什么规矩?既然本来就是相对落后的地方,自然是用以前的规矩先收拢人心,毕竟他们要抱成一团统治当地百姓。
  再加上能够参与朝政。
  朱常洛觉得他们不难选,只有部分人确实担忧异国他乡的未来。
  但是皇帝都已经发了话,由得他们不考虑皇帝的态度吗?提出这种方案,当然已经算善待勋旧了。若是在皇帝眼中仍只是贪图富裕的废物,后面降等、袭封问题多多,数代之后恐怕与平民百姓无异。
  甚至接下来就要找理由向他们开刀。
  到了这一刻,朱常洛开始用这种法子来搞钱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